《北方邻国的启示》5 民族主义,嚷嚷着闹分家
1982年11月10日,执政长达十八年之久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突然昏倒,再也没有站起来。外界普遍认为是三天前的公开活动,加速了这位八十二岁老人迈向死神的步伐。
三天前,勃列日涅夫在人搀扶下颤颤巍巍登上列宁墓,参加例行的十月革命庆祝活动。寒风中,身患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勃列日涅夫犹如泥塑伫立了三个多小时,与受阅官兵、游行群众几乎没有互动。
勃列日涅夫死后,给继任者留下的苏联是这样的:经济衰退,重军抑民,农业落后粮食不能自给,政治僵化,官员腐败,干部特权,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犯罪率上升等等。无疑,苏联社会出了问题,问题还很多。
苏联出了问题,问题就出在苏联共产党。
苏共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国家制度和政治运行体制。经过六十多年的运行,这套体制没有把人民主权从理想变为现实,苏共政权没有得到人民授权,人民无法监督苏共政权,人民认为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不满这样的政治体制,于是开始疏远共产主义、怀疑共产主义,不再信仰共产主义。苏共党内也充斥了佯装信仰共产主义的党员,他们入党,只是追求干部特权和自身利益,不知共产主义理想为何物。
赫鲁晓夫提出的“苏联人民”概念根植于“共产主义”,当人民疏远抛弃“共产主义”的时候,必然一并抛弃“苏联人民”。虽然“苏联人民”、“共产主义”还是不停出现在各种官方话语中,却早已失去了生长的土壤。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面对政治困境,苏共党内形成共识,必须改革,但如何改革,党分裂为三个大的派系。以利加乔夫为首的“传统派”、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中间派”和以叶利钦为首的“激进派”。“传统派”主张坚持和巩固苏共的一党执政,一切改革由党主导,不能损害党的利益。“激进派”则质疑现有的国家政治体制,打着“反腐败”旗号吸引群众的支持。这两派尖锐对立,“中间派”则在它们之间摇摆。
上台不久,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的新思维”,首先摒弃了原有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提倡“现实的社会主义”,提出了“走民主化的道路”,认为这是“改革及其实质”。
为了推动政治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民主化”、“公开性”和“不留历史空白点”等口号,鼓励对苏联历史进行重新评价。政治松绑之下,波罗的海三国随即提出了1940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合法性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出当年这三个共和国加入苏联的合法性问题”。
随着改革运动的深入,已经风雨飘零的共产主义认同加速萎缩,变得名存实亡,戈氏所提“现实的社会主义”也只表现为官方话语,并没有真正扎根于苏联各族群众心中。在苏联切良斯克地区,1986年有6000人入党,短短数年后,该地区入党者仅有4人。当地一位党委书记感慨道:
“我们失去了一代青年,党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色彩的“民主运动”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思潮。
1988年5月,波罗地海三国中的立陶宛、爱沙尼亚通过共和国经济独立法,宣布在生产和经济管理上摆脱苏联中央政府控制。7月拉脱维亚更进一步,通过共和国主权宣言,宣布拉脱维亚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于苏联宪法和法律,共和国境内一切自然资源归本共和国所有,拉脱维亚与苏联的关系必须重新确定。而后,立陶宛、爱沙尼亚也相继通过了类似的主权宣言。
1989年4月8-9日,格鲁尼亚共和国首都第比利斯市几千人上街集会,示威者高喊“俄罗斯人滚出去!”“取消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成立共和国临时政权!”“退出苏联,成为独立共和国!”等口号。当地苏军奉命平息骚乱,二十多人死亡和数千人受伤。
1990年2月,在戈氏主持下,苏共中央全会决定修改宪法,将宪法第六条“苏联共产党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改为“苏联共产党、其他政党以及工会、共青团、其他社会团体和运动通过自己选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代表并以其他形式参加制定苏维埃国家的政策,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简而言之,开发党禁,竞争上岗。
有观点认为戈氏开放党禁,背叛了共产主义。这种说法并不客观,苏维埃的缔造者列宁说:
“劳动者在不满意自己的政党的时候,可以改选自己的代表,把政权交给另一个政党,不必进行任何革命就可以改组政府。”
“苏维埃政权既不是遵照谁的指令,也不是根据哪个政党的决议建立的,因为它高于各政党……。”
开放党禁虽未背叛共产主义,但客观上加速了苏联这座社会主义大厦的倾覆,1990年2月后组织政党合法化,人们无需担心秘密警察的政治迫害,社会上各股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力量迅速行动,党禁放开仅一年,联盟一级的政党就有约20个,共和国一级的政党竟多达500多个,这些新生的政党联合纵横,向苏共执政位置发起挑战,向联盟国家制度发起挑战,民族分离运动愈演愈烈。
1990年3月,乌克兰举行共和国和地方两级人民代表选举,新成立的“民族联盟”与共产党竞选,争夺共和国政权。为迎合境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7月16日,乌克兰最高苏维埃通过共和国主权宣言,宣布乌克兰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于苏联宪法和法律,境内一切自然资源归本共和国所有和支配使用。
1990年6月23日,摩尔多瓦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共和国主权宣言,宣布摩尔多瓦享有主权国家地位。8月19日,居住在摩尔多瓦南部的少数民族加告兹人为表示对共和国当局政策的不满,宣布成立加告兹共和国;9月居住在摩尔多瓦东部的俄罗斯人同样出于对共和国政府政策的不满,宣布成立以俄罗斯人为主体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
一向民族矛盾比较缓和的白俄罗斯共和国,在戈氏开放党禁后,各种民族主义和民主政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1990年6月成立的白俄罗斯民族民主党。该党行动纲领宣布要“恢复白俄罗斯人民过去历史古迹、语言文化传统”,“促进白俄罗斯人民的民族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发展”,确立白俄罗斯人民自己决定命运的主权,竭力主张复兴白俄罗斯民族传统。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共和国主权宣言,宣布白俄罗斯为主权国家。
中国人熟悉的中亚地区也不平静,该地区居民主要是说突厥语信仰伊斯兰教的各部落,沙皇时期任命有突厥斯坦总督统治这一区域。十月革命成功后,列宁下令划分突厥斯坦,于是创造出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等五个民族,设立了五个共和国。
1990年6月20日,乌兹别克斯坦最高苏维埃颁布了共和国主权宣言,宣布共和国主权至高无上,苏联法律须经乌兹别克斯坦最高苏维埃批准方可在共和国生效;乌兹别克斯坦独立自主地决定共和国的社会发展道路和政治体制,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同年8月22日土库曼斯坦、8月25日塔吉克斯坦、10月25日哈萨克斯坦、12月15日吉尔吉斯斯坦等四个共和国也相继通过了与乌兹别克斯坦类似的本共和国主权宣言。
民族分离主义运动从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出发,而后波及到南高加索地区,再迅速蔓延到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加盟共和国和中亚五共和国,短短时间迅速发展成为席卷全苏,声势浩大的民族分离主义运动。
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开始戈尔巴乔夫还坐得住,因为他有俄罗斯,苏联共有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是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加盟共和国,可以说苏联命运系于俄罗斯。戈尔巴乔夫说:
“如果某个共和国使用宪法赋予的权利退出苏联,联盟虽会受到损失,但还能承受;如果俄罗斯退出,一切就会完蛋,联盟将不复存在。”
那俄罗斯在这场苏维埃分家浪潮中持什么态度呢?(未完待续)
过往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