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马克思的辩证思维
感受马克思的辩证思维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理解的马克思逐渐浮出水面。通过原著导读、论文阅读以及论文写作,我对马克思的思想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这种认识肯定是片面的,但对我来说是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我通过我理解的马克思与别人理解的马克思进行对比,甄别了马克思思想的本质,抽象出了马克思的思维方式,用阿尔都塞的说法就是,阅读马克思在阅读这一事实,或者阅读马克思研究者在阅读这一状态,通过直觉和理性综合把握马克思思想。
进入马克思首先要在思维上进行革命。思维的革命就是将一般的形式逻辑思维转变为马克思的辩证思维。众所周知,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是与黑格尔类似的辩证的思维,这种思维并不是传统哲学中那种普遍的形而上思维,没有绝对真也没有绝对假,没有绝对错也没有绝对对,绝对即相对,相对即绝对,这种思维方法如果可以类比的话就像中国的太极八卦图,阴阳二者看似一黑一白,但阴阳、黑白并不是简单对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运动和变化中保持动态平衡。但是,形而上思维仅仅是演绎和推理,是一种线性的思维,而马克思的辩证思维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或者是立体的、球体的思维,从球心任何一点出发都可以找到球体表面一个对应的点,处于球心的概念,是和球体的全部表面发生关联的,是一种多维度的辩证思想方式,如果把这个概念球看成物理状态的话,用一个前卫的概念那就是量子力学的“纠缠态”,对于辩证法,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解释黑盒子装的那只“薛定谔的猫”(所谓“矛盾”),它的状态是又死又活的,那么辩证法就是这样似是而非的,但不是诡辩和故弄玄虚,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思想的外在矛盾(仅仅是作为不同性质表现出的非形而上矛盾的“矛盾”)意向中投射出的思想之光。辩证法用语言来解释始终是非辩证的。只有通过深刻体会感受才能领会其中的本质,哲学不仅仅是思辨,更重要的是去感受。
辩证法不是“正反合”,这种解释十分牵强。提出正反两个概念时,就已经与辩证法背道而驰了。我认为可以是两端和流动,用河流来比喻辩证法比较恰当。河流的两端总是连在一起的,那么这两端如源头和入海口,并不是矛盾的,而是联系的。辩证法就是一条流动的河流的两端,源头的水即使入海口的水,但是源头还是源头,入海口依然叫入海口。但水是相通的,水是相同的。事物的发展也和河水的流动一样,是变化和发展的,但并不是矛盾中产生的,这个矛盾可以用别的词语代替,但绝不是绝对对立的矛盾关系。矛盾概念的辩证化正是解决辩证与诡辩之间暧昧不清的关键。这也是埃尔斯特的一种想法,即辩证运动中的所谓“矛盾”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磁铁的两极,是同样材质的物质表现出的两种不同属性。
阅读马克思也只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即马克思辩证思维的方式。其他的方式都会将马克思的意思曲解,或者本身从马克思的字面意思理解也是会曲解马克思的真实意图,如必须采用暴力革命,必须反对私有制,等等,这些绝对的表述,如果用模态逻辑的概念体系来看的话:必然性——所有世界都为真,偶然性——现实世界是真,可能性——某些可能世界是真,马克思字面上的必然性就转化成了模态逻辑的偶然性即现实世界是真。这样一种把握才能对马克思的解读上升到辩证思维的解读,即把握几对辩证的范畴——偶然性、必然性;简单性、复杂性;抽象性、现实性,通过将抽象的绝对化的概念进行辩证化,才能真正阅读到真实的马克思的思想,如果仅仅是用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去把握马克思形式逻辑的话语体系,每句话或者上下文,都会有实质性的、形式逻辑性的矛盾和冲突,那就使马克思成为了不可读的碎片化的或科学或人道或教条或神圣的另一种“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