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哲、思读书散文

更高决策:抛开成见与自负

2023-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LdVc鹰鲤风风

不去做原则:当你知道,你如果去了某个地方就必死无疑的话,那么之后你只要保证自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就好了,你就永远获得了一张免死金牌。因此我们想要在一件事情上取得成功,至少是不失败,那么我们就要去看那些失败者们,分析他们是做了哪些事才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导致了他们的不成功,而不要去看那些成功者,研究他们是怎么成功的。因为我们的大脑会想当然的进行因果联系,我们会自认为正确地给出一些诸如“这个人因为做了a,所以就获得了b”这样的因果。成功带有很多的偶然性和机遇,你就算分析出了一堆的原因,你照着它做也不一定会得到相同的成功;但是失败都有特征明显的突出原因,你只要不这么做,那么你就一定不会失败,换言之,你就会成功,不过一定是以另一种形式的成功。

艾莎女王的冰雪技能总在她最不愿意展露时发挥作用

注意,“不去做原则”和“白熊效应”是有很大差别的哦。前者是自己去观察分析得出别人在哪些方面栽了跟头,因此得出结论:自己不能够涉足哪些方面的事,只要不涉足这些方面就不会“死”;后者则是,对方让你一定不要在脑子里想某一件事物或某一个人,你自己也非常努力的避免自己去想,可越不让你想,你脑子里就越要冒出来这件事物或这个人。前者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型,其中含有逻辑严明的分析思辨;后者则是一种有趣的心理现象,二者可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不可一概而论。

再深入点探讨,就算知道了不去做原则,我们也很难真正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不信邪”。就算看到了别人是怎么从高处摔下来的,我们也不会吸取其中的教训,反而会存有侥幸心理,想着:要是我的话,我一定不会有事,我才不会像他那样呢……这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自己看得优于他人,认为自己在处理问题、应付困难等各方面都胜人一筹。这种念头都是下意识的瞬间即发,因此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这样“下意识的高看自己”的说辞——相反,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谦虚谨慎、毫不自恋的人。因此现实中往往是这样的:大家在听完其他人的惨痛教训或糟糕经历之后,拍着胸口一面感叹,一面说:“还好我没有变成那样!退一万步,就算我真的遇到了那种情况,我也一定不会像他那样,毕竟我可是……的啊”大家光是知道了别人的教训,但却不能够将其好好利用,不引起重视,之后在遇到相似的情况时,这些扬言说“绝对没有问题”“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小题大做”的人一定会头一个栽跟头。

知易行难

知道不等于能够做到。一旦理解脱离了现实,我们就会失去自己的力量。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和我们的理解能力,必须不断接受现实的检验,同日新月异的现实一起不断更新,这样我们才能差不多一直保持“知道”和“理解”的状态。这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也没有明确的起始点和结束点,它是一个持续过程。不过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有一劳永逸的美梦。大多数的人在前行到了人生或是职场的一定阶段之后,就再也不愿迈步。他们止步不前是因为人对每个事物都有着“终结”“完成”的天性。“终结”和“完成”的一瞬能够释放人大脑的快感,因此人们大多追求速成。比方说,如果做一份调查问卷,问一批急于获得并求证某资讯的人,是更愿意自己阅读书籍并加以实践,还是更愿意去社交场合,与社交圈里有经验之辈询问经验、求得验证?我想,大多数人一定是选择后者吧。这世界上真正成功的人为何屈指可数,这也是原因之一了吧。但其实,虽然在晚宴间与一众朋友觥筹交错、高谈阔论很热闹也很有意思,但这对于你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能力,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要想真正知道自己该去做什么,不去做什么,该想什么,不去想什么——换言之,要想知道自己对现实的理解程度,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付诸行动,用书籍加以参考和引导,并尝试进行突破和实践。唯有以真实的世界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才能够得出真的真理,才能让你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了解和理解了世界。

但我们常常作茧自缚,就算接触了现实也无法修正自己的偏狭观念。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因为我们有盲点,我们看不到我们未发掘、未追寻、未认识到的事物;我们的站位和视角不准确也不全面,要想理解我们身处其中的系统本身也就很困难;第二点就是前文提到的,人们不愿承认自身的局限性,总认为自己的心智思维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都高人一筹,他们仿佛总是认为自己更有办法,因此比起耐心倾听,他们更愿意喋喋不休,把自己的观点急不可耐地灌给他人;第三点就是,课题真正的负责人非常不明晰,通常处理问题最积极的人往往并不是会直接承担课题后果的人。这三个主要因素导致我们对自己过分守旧,不愿突破;与他人之间互相阻碍,纠葛不前。因此就算知道了诸如“不去做原则”的思维模型,我们也难以运用到实际中。因为现实太多纷扰了,我们连自身和与周围的人的关系都难以顾全,更分不出精力来思考分析现实的真相。因此每当事情不如预期,我们就会非常沮丧,对于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百思不得其解,然后再次掉进陷阱当中,遇到不如预期的事情,如此循环往复。出于自尊,我们下意识地把观察到的一部分现实真相锁进一个密闭的屋子里,只有在一次次的打击和磨炼之后,依然坚持观察、分析和自己做决定,这密闭的屋子才能无锁自开,最终我们的决定才会趋向“适宜”。

别害怕回头反思

还有,不要害怕和逃避反思。没有反思就无法在已有的学习中总结经验得到进步,没有办法得到进步,就一定会再栽同样的跟头。请记住,我们并不是决策的被动参观者,我们是决策的主动发起者。只有我们自己放下包袱,才能够真正的看清这个世界。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被动的接受或是仅仅是心中渴望接受积极的带动力量,自己不主动做出些什么的话,那么也许会造成这种状况:我们在经过了某一个积极的洗脑过程后,会在短暂的一段时间变得热血沸腾、充满斗志和希望,但是由于我们自己内力不足,我们便会很快的蔫下去,再次缩回到原来的令人极度不满意,却也能够将就用一用的旧圈子里。所以这必须由我们自己看清了这个世界之后,由自己的内心深处真真正正精准明晰的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和最终的某一个点,我们才能够真正长久的坚持下去。因为这让我们是觉得生活是清晰可预测的,自己的生活是有目标的,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最为重要的是,这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趋向于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命,做出更长远睿智的选择。

心静而后能定

因此我们又要回到前文所探讨的,一定要站在多元的视角,从不同的维度和不同的方面去考虑和分析问题,不要对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成见束缚住。面对一件事情或一个问题时,尽量打消自己先入为主的想法,在让自己“振振有词”之前,先悉数听取别人的意见,统筹众人的观点意见后,再做自己的判断。这样对于我们的决策质量会有很大的进步。我们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受益于我们自己所做的精确决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