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8菩提树下成正觉369经摘抄笔记1

2016-03-08  本文已影响29人  知梦

端身正坐,心起正念,一坐就七天。在这期间,对于十二缘起,曾做了逆观察与顺的观察。所谓此有的原因彼才会有,此起的原因彼才会起。缘于无明而有行,乃至缘于生,而有老死,以及纯大苦聚的集起,纯大苦聚的灭尽。

过去的佛或者是现在的释迦佛,他们在还没有成等正觉的时候,都是在树下禅观,对十二因缘,顺观逆观,这叫逆顺观察。以后大家在修习的时候,也要这样去思维观察。什么叫逆,从果推因,生老病死是因为后有,后有源于取,取源于爱。顺呢?从因到果,因为有无明,无明是因,所以才有行,行是果。行到无明,行已经是果了,因是无明,这是上溯。为什么有生老病死的现象呢?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往上推,原来是后有。后有怎么来的呢?执取来的。执取怎么来的呢?染爱来的。那我们现在心中有染爱怎么办呢?

比如说对这个人念念不忘,有染爱就有执取,可能现在抓不到,抓不了,容不得你抓,但是心中那份惯性还在,有爱就有执取,有执取就有后有。以后因缘一到,抓得到的时候就抓住了。抓住了有什么?有生、有老、有病、有死。

不管什么经,都还是不离开十二缘起,还是不离开缘起法。所以,大家现在没有功夫,能坐在这里听法。从个人的角度来讲,那是非常的幸福。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功夫而感到遗憾。当你的元神天上地下到处跑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在修佛法,还以为自己得解脱了,实际上是神我外道。在没有正式修行之情,能熏习正见,这是上天对我们的恩赐,上天对我们的慈悯,上天对我们的顾念。

若是一开始修行,仅是为了得特殊能力,得神秘体验,这个心念就动歪了。

从真正的解脱立场来看,我们是很幸福的,大家是很幸运的。幸福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对于解脱都有向往,对释尊都有信受,也都有一个宽容的心胸。所以才能在这么如实的经典中熏习法义,修行能跟自己身心这么切实的相关。而对于那些曾经有过境界的,或在这里经过努力后,身心有变化,有神秘体验的人,能听到这么殊胜的法并能欢喜接受,那更是佛缘深厚,法缘殊胜。

十方诸佛来给你授记,释迦佛给你授记。以我们现在所抉择的法义,那些都是根尘相触,没有离开意根触法尘的境界,都是缘起的。离开执着的人就能解脱;执取境界的人继续轮回。

修行在乎的是破除自体爱,破身见。你的贪嗔痴、你的脾气禀性、你的惯性思维模式、你心中的染爱执着放下没有?这个没放下,功夫再高、境界再殊胜,解脱也无份,是不可能解脱的。

禅修不是让你去入定的,而是让你去禅思。用心去观察十二因缘,顺逆流转,去了解自己这个生命,在哪里执着,在哪里染爱,在哪里产生轮回。真正的把自己心中执着染爱给破了,破无明爱。因为无明才爱,把爱给断了,无明也就破了。

为什么能破无明?为什么能断染爱?因为对宇宙这个真相的了解,对法的抉择,对无常无我的认知,这个认知它就是明。所以断染爱明即生,破无明染爱能断。

真正的出家,出家的目的就是断染爱执着。

【如此诸法生】就是知因缘生法,诸法即是因缘法,缘起法。一切万法都由因缘而生起的。因缘诸法生,法由因缘生。

【梵】是指清净,只有持戒清净的修行人,才能离欲界而超色界,得到色界的清净庄严。

【若知诸受灭尽】受灭尽,即受是虚幻性、无常性,受没有不变性、永恒性,现实意义上的不可执着性。

【知因缘法尽】这里是指缘起的还灭边,即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这是还灭理则。

虽然,我们在这里讲在嘴上,喝茶的时候聊在嘴上,但在禅修的时候,还是要通过身心去体会,当身心契入到状态后,要起正思维。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何法有故烦恼有,何法缘故烦恼生。这个时候去禅观、禅思,只有这样子的用功,才会有开悟见法的机会,解脱的因缘。

生命现象仅是因缘和合,幻生幻灭,所以有志于修行的,有志于梵行清净,向往梵行清净的修行人,努力地勤修由正思维而起的禅定。在禅定的过程当中,去体会生灭灭已的灭。五蕴也好,六处也罢,都离不开受,感受的受。六根触六尘,触了以后马上产生的就是感受。所以,在禅修的时候,去体会这个受。体会受的时候会发现,你跟受基本上就是一回事。发现的时候你才知道:以前都落在受里面!人生就是受生,而不是你的人生!其实这个受,如梦境般的变幻生灭,是非我非我所;这个苦,川流不息的无常着,也是非我非我所。只有发现了这个问题,你的禅观才是正确的。因为发现了执着苦的真相,才能生厌、离欲而灭尽。

当境界来临的时候,哪一种境界、哪一种体会不是落在受里的?没有。凡是有境界都会通过你的身心起作用。它一起作用,肯定起感受。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受了解清楚,观察明白,才能在境界里面脱生而出,如鸟出笼。当脱生而出、如鸟出笼的时候,才称为:知诸受灭尽,才能把受灭尽。没有产生那种如鸟出笼的状态,那说明我们的觉察力还不够,还要继续去体会。

觉诸结解脱,什么叫“结”?我们那个染爱的‘爱’,在心里面像结一样打在那里。爱得很深,爱得很粘,爱得很牢固,就像结一样。所以要解开这个结,需要梵志勤思禅,要修禅定。通过正定把它看清楚,认清楚。像这些结,如果不通过禅修正观,很容易落入惯性当中自己都不知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