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起步》随记
2022-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蔚海山庄三六子
自我意识的生命就在于,首先在与对象世界的区分和疏离之中划清一个界线:我是我,世界是世界,我有我的主张。
其次,在这样一种疏离之中,由它的主体性作为主导,用旧的材料创造出自己新的世界,达到我和世界的统一。
康德从一开始就怀疑,认为怀疑论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可以用它来清除很多武断的谬见。笛卡尔也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一切,最后发现怀疑本身不可怀疑了,那就是“我思”,这才找到了一个不可怀疑的起点。所以他最后确定了“我思故我在”,只有这个是不可怀疑的。康德其实也类似于这样的方式,就是通过怀疑把一切不可靠的东西清除掉。但是在他们两人看来,怀疑只是一个过渡的起点,他们已经通过怀疑把地基清理干净了,从此就可以不再怀疑,放心来建立高楼大厦了。这是笛卡尔和康德的理想。但是后来,黑格尔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怀疑看作一个不断向真理接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点。不是说把地基清理好就没有可怀疑的东西了,就稳靠了,那不过是一种幻想、一种一厢情愿。应该有一条“怀疑之路”,要不断地怀疑、不断地推敲、不断地拷问自己,使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一天天走向真理。
真正的辩证理性应该把怀疑变成一条怀疑之路。怀疑之路不是虚无主义,怀疑之路其实就是真理之路。怀疑和真理看起来是势不两立的,但真理要通过怀疑之路才能够产生。走向真理的怀疑之路是由自我意识的矛盾性激发出来的,它不是回避矛盾,也不是在矛盾之中摇来摆去,而是要对这些内部的矛盾加以拷问,要把自己投入到自我冲突之中,不断地推敲矛盾,把矛盾变成一股探索、突围的力量,以便去寻找新的道路,去寻求真正的自我。
但这对于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它需要把自己一贯认同的自我当作假我来批判。原来做事的时候没有考虑,一往无前,满腔热情,但是冷静下来之后,要对自己的每一个举动都加以拷问,这并不容易。
一个有自我意识、有独立人格的人,会在自我反思、自我拷问时陷入一种智慧的痛苦之中,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内在矛盾性。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他当然要追求自我意识的统一性,最终要达到矛盾的解决、调和。但是独立的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不能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能牺牲自己的独立性,不能以这个为代价来消除矛盾。相反,他对一个统一自我的追求没有终点,或者说他永远处于对自我寻求的路途之中。
所以说,人的确必须一辈子对自己进行探索,才能逐步接近那个真我,但永远不能够最终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