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语言学习障碍及两个例子
和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从我小学开始,英语就是一门必修课,大学我读了语言专业,现在又从事了语言相关的工作,零零总总算下来,我跟英语打交道怎么也有十年了,期间自然遇到了许多障碍,有的可以立马解决,有的需要多方查找资料方能解决,有的暂时还解决不了。但直到最近一两年,我才意识到有一些语言学习障碍是由文化背景的不同引致的。学习一门语言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个文化,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如果对该语言所属的文化不了解,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接下来就以两个困惑我许久的词汇来举例。
Secular。有道中对这个词给出的解释是“adj. 世俗的;长期的;现世的;不朽的;n. 修道院外的教士,(对宗教家而言的) 俗人”。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解释时,还只能看得懂中英英中词典,无法理解“世俗的”和“现世的”这两个解释,因为中文里,“世俗”是常被用来指“俗人,普通人”,是与“圣人,仙人”相对的,美国文化中也有先贤至圣的概念吗?至于“现世的”就更是不懂了,是跟“前世”“后世”相对的现世吗?但这种佛教轮回说中倡导的前世、今生、来世,难道美国人也信的吗?当时着实困惑了一番。后来我在OALD中查询secular,有两个解释:1. not connected with spiritual or religious matters; 2. (for priests) living among ordinary people rather than in a religious community。这样的解释已经很清楚了,所谓的“世俗”是跟宗教相对的,所有跟宗教无关的其实都可以算是“世俗的”;第二个词义则更像是一种修行方式,比较贴近我们熟知的“出世”“入世”中的“入世”。这么一看,似乎可以解答我对secular这个词的疑问了,但若真的止步于此,可能没有必要写这么一篇文章来特意整理一下。后来我开始读一些简单的欧洲史,讲到皇权与教权:欧洲曾有一段时间教权皇权之争,甚至教权高于皇权,在浓厚的宗教背景下,有一个词来指代所有非宗教的内容,也不足为奇了,中文文化里比较相近的应该是“帝王家”和“民间”的关系,颇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一开始无法理解这个词,是因为我从小没怎么接触过宗教,需要建立对宗教和非宗教的区别认知,如果是一个从小在基督教环境中长大的人,理解起secular这个词可能会更容易。
另一个词,threshold。这个词与其说是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障碍,不如说是个人经历不同导致的理解障碍。它对应的中文解释是“门槛”,而我对门槛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四合院或者古装剧里看到的官府门口的门槛,怎么说也有大人的小腿那么高,再想想西方的各类建筑,完全想不到什么样的西式建筑里会出现threshold这样的东西,也不知道在什么场景下会用到这个词,直到后来看到了一个例句:If your income rises above a certain threshold, your tax rate also rises.这里threshold这个词就显得分外贴切了:跨过这个门槛,就是另一片天地。这里的“门槛”取引申义,类似于“临界点”“里程碑”这样的概念。后来我又查了下,OALD里给出的解释有一条“the floor or ground at the bottom of a doorway, considered as the entrance to a building or room",跟中国传统的“门槛”也有点区别,比较像在装修时刻意挑选的一块、和门内外颜色都不同、有几毫米高差的的长条形地砖。不过现在如果在必应搜索中输入“门槛”的话,不仅会自动识别为threshold, 出现的图片也大多是上述这种,说明随着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语言的界限也是在不断扩大的。
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工作以后没有太多时间专注于语言,但希望一些微小的总结能让我在退的道路上慢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