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写(见闻,总结,英文)投资,阅读H

知识管理让你的竞争力上升N个Level

2018-05-06  本文已影响41人  何老师干货2

上了多年的学,工作也有几年了,但仍感知识的匮乏,头脑中仅存的知识往往也是零散而混乱的。下笔写文,总感觉没有知识和素材支撑;开口说话,也常常逻辑混乱。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了,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工作经验如果不能很好地保存、吸收并运用,完成正向的积累。结果就是:“知道很多没卵用,两年工作经验用十年”,然后不断被后来者超越....


在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下面类似的问题吧:

*公司让写某个项目的报告,写的时候总发现原来看过的资料在需要引用、参考的时候不好找,或者明明知道自己几天前刚刚看过,甚至有的资料已经从网上下载并保存到自己的电脑里了,最后却找不到或者要费半天时间。

*毕业有两三年,感觉职业发展遇了瓶颈。虽然自己不断学习,但仿佛学习的内容在岗位上无法发挥作用,而且许多自己最熟悉的东西领导却安排别人去做,感到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些情况的确很让人丧气,要用的信息找不着,学过的知识用不上。浪费了时间不说,心情也会变得郁闷。

到底该从哪里找突破口呢?如何管理我的资料和知识?


别急,解决问题先把概念理清楚:

*什么是知识?

只有影响你行动的信息才叫做知识

*什么是知识管理?

对知识进行学习,保存,分享,使用和创新的完整过程叫做知识管理

*为什么要管理知识?

当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知识工作者:“本科生满地走,硕士生像条狗,博士生的路也不好走”。如果想靠学历一劳永逸,是绝对不可能了,即使是混出来了高学历,没有稳固的知识框架,也会被现实无情地冲刷掉!只有不断地学习,有效地积累知识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打个比方吧:有人学过的东西就像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有人把它做成砖头,盖起了高楼大厦;经年累月,有些人拥有了自己的城市,甚至是国家。

人与人之间巨大的鸿沟就这样产生了:历史的车轮轧过,有人死后永垂不朽,有人连一丝痕迹也没有。


如何进行知识进行管理?


根据知识管理的概念,我们可以分别从学习,保存,分享,使用、创新,五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模式。本人也将在知识保存记录方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最近学到的实用方法和工具。


1.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模型

现在知识更新周期很短,知识和经验在快速贬值,今天的知识可能明天就成为常识,如果你仅仅学某领域知识的基础部分,那么这些知识无法给你带来“超级价值”和竞争优势。大部分人在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的时候,学到80%就不学了,被称为“菜鸟学到80%就飞走了”。而这80%的知识可能是这个行业和领域的人都知道的,所以如果你在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的时候,一定不能在80%上就停下来。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经常用来调侃那些情场失意的钢铁直男,但在学习工作中了解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模型绝对比一厢情愿、漫无目的地学习强太多。

“知识结构金字塔“”能帮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其特点是宽阔的塔基(广博的基础知识)、较大的塔身(专业基础知识)、尖锐的塔尖(专业知识)

所以,我们学习的套路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个领域基础知识的最好方法是先读教材,选择本经过时间检验、比较经典的教材深入研读。

第二,了解该领域的全貌。相关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例如Google和百度)前面10页的信息都过一遍,通过这个广泛的阅读,从各个角度了解了这个领域的信息和知识。

第三,接下来,你要确认领域内的专家是哪些人,与该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学习。跟踪并掌握该领域的最新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

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要多说、多写,争取能够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清楚复杂的问题。


2.保存知识——善用笔记,用时能找到

保存知识不是目的,保存的目的是为了在使用的时候能最快速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内容

脑袋是用来思考问题的,不是用来存储信息的。我们可以用一些便捷的工具代替我们做这些事,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首先,我们要学会做笔记。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理财,没有记录就无法发现问题获得进步。在做笔记的时候80%多用笔做纸质笔记,20%用电子笔记(原因:1.书写能更好的整理思路,加深记忆。2. 一旦使用电子设备,很容易被网络其他信息打断思路)

电子笔记我推荐"印象笔记"这款软件,可使你保存过的东西随时能找到:它是一款帮助用户从不同平台(google、百度、知乎、微信...)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网页剪辑以及其他不同附件形式收集和记录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笔记本和书签的形式组织起来建立索引以便搜索的软件,方便在工作和学习需要的时候查找所需,可以当做我们的“第二大脑”。

具体的使用方法,本篇就不赘述了,相信聪明的你很快能搜查学会的。

关于纸质笔记,我推荐“康奈尔笔记法”、“黄金三分笔记法”、“子弹笔记法”分别用在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

a.康奈尔笔记法:又叫做5R笔记法,最为经典实用的学习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种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课程或阅读的学习,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它的步骤包括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和复习五步。

使用方法:

1.准备一个通勤方格本

(为什么是方格本?方便划线、制表格,同时也利于思考输出,详情可看《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2.准备一只蓝色笔做笔记和一直红色笔划重点。

(科学研究表明蓝色易激发人的创造性,红色提高准确性)

3.用笔画两条线将笔记内容分为三部分,具体记录方法如图:

b.黄金三分笔记法:业界精英都推崇的笔记方法。非常适合在工作中使用,它有着清晰而有逻辑的框架,让人一目了然,便于工作中整理思路。把记录页画三条线如“π”的形状,上栏填事件,下栏的笔记从左至右分为三部分:事实→解释→行动。

一张图教会你使用方法:

c.子弹笔记法:属于大纲笔记法,特点是:快准狠、短平快。准备个小本子,提前设好标记符号,分分钟就能使用起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任务清单,无论是购物,学习,还是约朋友玩,都可以记录下来并跟进任务。学习工作的时候可以配合番茄时间工作法一起使用。

一张图教会你使用方法:


最后再次提醒:工具只是工具,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形式美化和海量记录上。无目的、无限制地存储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都是浪费生命。只有那些符合个人发展目标的知识,经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后保存的知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保存。


3.知识共享——让人知道你知道

一提起共享知识,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我的知识是我的竞争力,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来的,为什么要共享给别人?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如果我共享给别人都学会变强了,我的竞争力不就减弱了?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疑问

事实果真是这样吗?请问你是否静下心来反思过自己:我的竞争力是什么?是我现在掌握的这些知识吗?

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知识工作者,其竞争力不仅仅来自于他当前的知识存量,更多的来自于他在现有知识结构基础上不断学习、创造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为什么要主动共享你的知识?其本质在于通过将自己的知识共享给别人、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别人作出对你的判断:你是否是值得合作的人?

如果真的将你的知识共享或者传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虽然你觉得自己知道,但这种知道是支离破碎、不系统的,你需要再学习和实践,这无形中促进了你对知识的掌握。

在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上,你需要定位自己的知识和需要传递的内容,需要找到知识共享和传播的工具和手段。媒体化时代,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可以选择平台写作、演讲视频、电台录音...等方式。


4.知识使用——让知识带来价值

讲一个故事:“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庄子·列御寇》

译: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我们很多人是不是也是一样呢?大学考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证,学了不少辅导班,结果工作了一点没用上。这好像就是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真实写照。

学之前既没有考虑是不是自己兴趣或方向,学之后也不用在实践上,很快就忘记了。很多看起来勤奋好学的人也没什么收获和成就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一万个小时定律的一万小时是“刻意练习”的时间,如果学习中缺少了行动和反馈这一环,那学习十万个小时也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想学好游泳就要经常下水,想学写作马上动笔,想学投资就要到市场上去操作体验。


5.知识创新——用创新超越竞争

随着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岗位已经不需要雇人了,工厂不必说,银行裁员、超市裁员…预示着以后所有没有创造力的工作将会被淘汰掉!工作机会越来越少,人才拥挤,和别人拥有差不多的知识也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

对于个人和企业都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我不怕你山寨我,因为你只能跟随我,却永远不知道我下一步会做成什么。当你山寨我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我已经去做利润率更高的产品了。从个人发展角度而言,如果想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那就必须持续做知识创新。

著名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善用榔头的人往往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钉子”,因为成年人大都生活在自己的思维定式中,往往缺乏了好奇心,就想当然地认为世界就是“我们已经看过的世界”,因此对创新的机会熟视无睹。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保持好奇心,多接触新知识是必要的,但如何练习把各种新鲜信息结合转化成创意的能力呢?答案是--锻炼我们的右脑。

现实生活中90%以上的人是"半脑人",即仅仅使用了左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多使用右手,逻辑分析能力,数算以及机械记忆等都靠左脑来劳作,造成左脑满负荷运转,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只会循规蹈矩,缺乏应变能力、创造力的左脑型人群。

我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我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

——爱因斯坦

通过对左右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思维模式是先用右脑进行创新思考,然后再用左脑转化成语言表达出来,左右脑共同发挥作用。

如何加强锻炼我们的右脑呢?

1.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左撇子”比较聪明,本质上是因为“左撇子”比我们普通人更多地锻炼了右脑的功能。我们平时也可以尝试多用左手吃饭、打球、骑车…

2.学一门乐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锻炼自己的元认知,也可以养成静心专注、掌握节奏的好习惯。

3.爱听音乐吗?那么,从今天起,换上专家推荐的对右脑开发有帮助的音乐目录吧:

(本人在静心做事的时候就是播放的这些音乐,的确有把人引入"心流"的效果。)

花之歌(门德尔松)

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巴洛克音乐集锦

皮尔金组曲——清晨(葛里格)

月光曲(德彪西)

梦幻曲(舒曼)

G弦之歌(巴赫)

蓝色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

4、下班时,别再走那条千篇一律的老路了,换条道,看看不同的风景。或者换种新的交通工具。

5、有时间就去做运动。滑旱冰、打保龄球、游泳都是锻炼右脑的良好途径。

6、准备一张纸条,上面用彩色笔写上红、黄、蓝、绿、青、紫等字,快速说出这些字的颜色,而不是阅读字迹本身。

7、有时间去陶吧,动手玩玩泥巴,DIY几样心仪的小东东;或者像小时候那样,做做折纸游戏,折叠一些纸鹤、幸运星、小船什么的。


我们通过不断系统性地学习,记录,分享,使用,创新。把散乱四处的信息沙土做成砖头,然后井然有序地砌起高楼。终有一天,你也会拥有自己的城堡,任凭风吹雨打,历史总有你留下的痕迹...



*文中的引用内容源自《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聪明人使用方格笔记本》

感谢你完整地看完了这篇文章,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不要吝啬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哦,前面的内容还记得吗?分享是建立良好合作的开始。

欢迎你留言讨论或者点赞转发!你的鼓励和建议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关注微信公众号“人若无名便专心练剑”,陪你一起在学习、投资中练“剑”,一起成长进化!#关注后回复“H” 可加我微信交流学习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