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十七世纪斯德哥尔摩上流社会的“罪与罚”

2021-03-09  本文已影响0人  薛宝钗的冷香丸

      历史上的1793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乾隆帝正式接见了英使乔治.马戛尔尼使团。尽管英使最终并未达成关于开放中国通商口岸的目的,但却标志着一向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大清王朝大门从此向列强帝国打开。

      与此同时,法国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这一年,掌权的雅各宾派将革命推向了高潮,法王路易十六与玛丽王后均被送上了断头台。而瑞典也并不太平,彼时的瑞典尚未走出对俄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的创伤,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又在舞会上遇刺身亡。不久后年幼的王太子登基,大权旁落,朝政不稳,致使国内人心四散、阴谋四起。

      《1793:十八世纪斯德哥尔摩上流社会的末日交响》正是在此背景下创作而成。18世纪的欧洲街道到处都是脏乱差,人畜共饮,疫情肆虐。瑞典国内也不例外,城市乡村均随处可见臭气熏天的人畜排泄物与堆积如山的尸体。万桥之城中脑满肥肠的贵族老爷们却如同身在酒池肉林的凡尔赛宫一样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甚至为了发泄“压力”而衍生出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娱乐项目”。美女、娈童、丑八怪等一个个大活人都成为了他们寻欢作乐的工具。

      某天,在“汉堡酒窖”宿醉未醒的守门人卡德尔被两名小乞儿告知在拉德尔湖内发现了一具死状可怖、四肢逐一被砍下来的尸体,活像“人彘”。唯一的线索只有一条印着不雅图案的华丽裹尸布和目击者声称看到的一乘豪华轿子。虽然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一条人命不足以引起当局重视,但由于命案的特殊性,这一发现还是惊动了当地警局,正直无私的时任警局局长诺林再次请求博学多才、聪颖机警的温格作为“特别顾问”以参与调查命案。

      “他失去了两条手臂和两条腿,能看出来是人拿刀子或锯子从身体上切割下来的。他的眼珠被人从眼眶中掏走。肋骨突出,腹部因内藏气体而膨胀,盆骨的骨头在皮肤下能清晰可见。”        ——《1793》

      从瑞俄战争中退伍的伤残老兵卡德尔尽管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左臂,但军人的正义感与使命感还是促使他接受了温格的提议,在把守门人的工作让给一个同样伤残、曾服侍王室的乞丐后毅然走上了这条荆棘密布的死亡之旅。

      彼时的卡德尔并不知已离开妻子,租住在外的温格因身患肺结核,每天都在饱受咳血的折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尽管如此,温格还是无法漠视一条鲜活的生命死前饱受如此惨绝人寰的折磨,誓要在自己有限的剩余生命中将真凶绳之以法。

      及后,通过为“人彘”丹尼尔操刀实施截肢手术的外科医生学徒布利克斯写给已过世姐姐的回忆录,一个上流社会暴戾、残忍、毫无人性的施暴者形象跃然纸上……

      随着真相一点点被剥离,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温格终不负已卸任的诺林局长的委托。在本书结尾处,我看到了这个总是在拆卸怀表以寻求内心平静和在酷似自己妻子的性工作者身上单纯寻求安慰的人,他的身上蕴含着的高贵品质与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

    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细节是,当温格与卡德尔二人终于确定了关于裹尸布的线索,在凯瑟尔庄园经营欢场的萨克斯夫人口中得知抛尸的真相时。通过这位自鸣得意、丑态毕露的“跳梁小丑”极具讽刺性的口吻为读者揭开了十八世纪斯德哥尔摩上流社会最后的遮羞布。此时,距接近杀人真凶仅一步之遥!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可以把本书看作一部十八世纪斯德哥尔摩上流社会的“罪与罚”。熟悉俄国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读者对这部伟大的传世名著应该不会陌生。《1793》这部作品无论从社会背景还是对杀人凶手最后结局的描绘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罪与罚》中,一方面描绘了俄国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上流社会贵族的罪恶与丑陋;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主人公行凶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深感孤独、恐惧的精神状态,形象刻画了他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

      在本书中,作为世袭伯爵的巴尔克与穷困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在社会地位上虽然有着天壤之别。姑且不论犯罪动机,二者的结局都是在被别人的点化中,付出了身陷囹圄的代价同时也获得了心灵的救赎。也许,这也是出于作者自身的顿悟吧!些许感悟,望与君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