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纯文学

鲁迅为何要做出这样悲剧性的选择?

2018-06-25  本文已影响27人  龙驹书房
(图片来自网络)

        提起鲁迅先生,我们最多的印象就是战斗。的确,他的一生似乎都在战斗着,当然是用他的如匕首、投枪的笔。他就是为战斗而生的,可能身体里流淌着战斗民族的血液。从他的战斗历程来看,他是自信满满的。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也能保持战斗的状态。好像他从来没有低过头,一直是挺起胸膛在前进。

  这样一个充满自信的战士,其实内心里也有脆弱的一面,他在孤独的时候也会犹豫,他曾经考虑过一种最悲剧性的选择。他在失意的时候,曾对许广平说过:“要实在不行,我投奔陈仪去。”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里,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我们先看他说的“要实在不行”指的是什么样的境遇?鲁迅的一生,可以说爱他的人很多,但是憎恨他的人更多。爱他的人能真正懂他的、理解他的并不多。所以说,鲁迅其实是一个孤独者。这种孤独不是指客观环境的冷清,而是内心深处的寂寞。恨他的人在竭尽全力讨伐他,而爱他的人也有很多在绞尽脑汁的利用他。对于那些恨而讨伐他的人,他是奋力反击,毫不手软的。对那些爱而利用他的人,他一面要合作,一面也会反抗。他是一直处于战斗的状态,而且是一个人在战斗。面对的是四周黑暗里的魔爪。

  鲁迅一面同外界作决绝的斗争,一面也在同自己的内心做抗争。我们说鲁迅是批判的,他批判别人的同时,也会针锋相对的把矛头指向自己。这正是他的可贵之处。很多知识分子在批判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在做自我批评的时候就嗯嗯啊啊无病呻吟了。之所以批判,因为他总是能看到事物的两面,常常要追问事物背面是什么,这种怀疑的态度,决定了他要批判到底。他不仅怀疑别人,对自己也是怀疑的。他甚至曾经一度怀疑文学启蒙的作用。

  这样的境遇注定了他是孤独的,如同在旷野的呼喊,是没有回音的。因此,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鲁迅也会动摇。所以才会说出“投奔陈仪”去的话。这个陈仪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结识的朋友,曾做过孙传芳的师长兼浙江省省长,是一个很有势力的人物。鲁迅说去投奔他,当然就是去做他的幕僚,说得难听点叫狗头军师。

  他在一篇小说《孤独者》中,借小说主人公魏连殳的选择表露了自己的心迹。魏连殳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和鲁迅的境遇相似,都是孤独的,被认为是异端。残酷的现实使他对生存的意义失去了信心,最后投奔了一个军阀——杜师长,做了军阀的幕僚。

  当然,鲁迅最后并没有去投奔陈仪,鲁迅之所以为鲁迅,我们之所以说鲁迅伟大,就在于他在绝望中反抗、挣扎的精神。他决定为他的敌人而活,要让他们不那么满意,像黑的恶鬼似的站在他们面前……这是非常残酷的抉择,但也正是他斗争精神的升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