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奢侈品

2022-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尘世知行者

“道德”就是融合人性、情理、博弈出来的、保证更多人利益的某种规则。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能够群体性的生存,必然是要遵循某种规则,也就是约束和边界,人生的可能性被规则秩序限制甚至剥夺了不少,很多我们看起来无比落后、效率低下的秩序还在运转,在历史上、在现实的组织机构中,为什么还有无数人甘当忠犬地追捧维护旧的秩序呢?

为什么大清已经贪腐严重、腐朽不堪、民众困苦,仅仅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上到皇室、下到平民,绝大多数也觉得既有秩序是好的?

即便如曾国藩、张之洞等名臣都仅仅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不是打破旧秩序?

人从进化基因的角度来讲是需要安全感的,而稳定就能产生安全,不确定会让人本能的抵制和焦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为了寻求确定、愿意付出很大代价,而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用,秩序就是以稳定为根基构建出来的。

比如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社会构架,乡土宗亲就是天然的确定性关系,即便是现在,常年在外奔波的我们回到家乡,心头总会涌起一股暖流,觉得特别亲切以及平和,就是因为又看到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从小就熟悉的一切,哪怕是外人看来的脏乱差,但我们根生土长,对别人无法忍受的事物早就习以为常了,一切又回到你习惯的轨道了,回到了身心的舒适圈,那种感觉真是由里到外的妥帖,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故乡风土这种感情的来历就是刻进基因的、对确定性有天然的欲求。

同样的心理,我们在考虑择校、就业问题、以及大部分人生选择的时候,稳定性可以说是第一考虑因素,哪怕待遇不高、环境不好,但只要是铁饭碗,总会有千万人争抢。

而如果铁饭碗配上相对高的收益,那会出现什么样的境况?

竞争激烈?你争我夺、头破血流?

其实到不了竞争的地步,会很容易出现世袭制,有权势、有能力的父母会想方设法、绕过各种制度障碍把子女安插进去。

从古自今都是如此,阶层是这样,到了如今,大众看着高不可攀的比如学区房、教育资源,已经是流出来的、普罗大众能够接触得到的好东西了。

中产阶级,所有的焦虑本质也是如此。

所谓“自由”是另外一种用来管理情绪的手段。

如今我们都觉得自由好像是天赋的权利一样,其实在自由市场里打拼的人,要么天赋异禀,大多数只是在无可奈何之下背水一战。那些名垂当世、改写规则的伟人,有多少都是生活所迫的不得已,陈胜吴广、刘邦、曹操、朱元璋,即便是出身好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逼不得已,比如李渊。

改变一下就比现在的处境更好,这才是破而后立的根本原因。

自由是极其稀缺的奢侈品,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人对稳定性总是有着天然的依恋,甚至做奴隶也好。美国的黑奴被废后,赶上大萧条的年景,确实有很多黑奴受尽虐待,渴望自由,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很怀念在南方农场为奴的日子,那些性情宽厚的奴隶主对他们来说就像家人,当他们被解放之后,面对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反而感到一种无所适从的恐慌,渴望回到认知中的”家“。

清朝有更甚之的场面:做奴才是比做大臣更荣耀、更欣慰的事情,御赐黄马褂那是包衣奴才的福分,皇帝当奴才,就是当家人。五台山菩萨顶是爱新觉罗的家庙,也是唯一一个红墙绿瓦、刻五爪金龙的地方,跟故宫的建造是一个规格,只有立下大功的奴才才有”福分“作为奖励入内朝拜。

自由是奢侈的,它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这可能性当然有好有坏,更大比例是冲击、捶打、挫折。

一旦选择自由,意味着要肚子为自己的一切选择负上全部责任。

没有依靠、没有后台,遇上困难的时候只能自己扛着,最亲密的朋友是孤独,试问,有几个人愿意以及受得了这样呢?

回顾计划经济的时代,每个人的生老病死都有政府统一规划,未来具有高度的确定性,什么都不用担心,有多少人在一家单位干一辈子,还想着自己的子女们能够继承继续干下去,人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确定性就这样得到了最大满足。我们的父辈很多人直到今天,即便生活富足、物质充裕,但还是念念不忘、无比怀念那段日子。

《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被放出来的老人吗?在监狱里呆了几乎一辈子,过着无比确定的生活,一旦回到自由社会,竟然无法接受不确定,最终上吊自杀。

很多人被现在的舆论渲染的浮躁不堪,觉得被管束太多,满心认为自己可以拥有无限精彩的人生,总希望能够摆脱束缚,觉得创业自己干是个颇为美妙、率性的事,很多人都有率领千军万马建功立业的梦想,殊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创业是专门形容九死一生的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奔殂“,这才是常态。

在规划自己的未来时,本质上就是选择,干适合自己的事,你真的喜欢自由吗?你愿意为了自由而承担随之而来的巨大风险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