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2019-04-05 本文已影响7人
刘法欣

品味《道德经》之三十五
【原文】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大意解读】
执 大 象 , 天 下 往 。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
人们如果内心回归到道的层面,天下万事万物于内心就会虚无幻化、渐行渐远;万事万物虽然被虚幻,却不会有任何伤害,(离开了生生灭灭、纷纷扰扰之万事万物的侵染牵转)自然心安、气平、意泰。
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
人们如果被所见所闻所诱惑,就会粘住在所见所闻中。
道 之 出 口 , 淡 乎 其 无 味 ,视 之 不 足 见 , 听 之 不 足 闻 , 用 之 不 足 既 。
道,说出来则淡而无味,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用也用不完。
【读后略议】
反复看了几遍,突然觉得“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与《金刚经》之“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同一旨趣;而“天下往,安平泰”则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同一旨趣,都有离所归能,离有归空,离幻即觉的意思。于是,便做了以上别开生面的解读。当然,如果解释为人们得道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平安吉祥,也无不可。
我读《道德经》,许多地方存在倒果为因的倾向,即把先贤已经成道的经验与受用,拿来当修道的途径和方法,比如把“天下往”,看作是离相,把“过客止”,看作是着相。离相趣圣,着相即凡。
道,虽然不在言说,而由心悟,然而,我们却可以借先贤话语,寻个开启心灵的可行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