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景生情:来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不可不读的楹联,越读越回味无穷
来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不可不读的楹联,越读越回味无穷
山西洪洞大槐树是闻名海内外的一处明代移址,也是数以亿计,从大槐树移民出去的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
几百年过去后,在祖国各地都还流传有一首广为人知的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据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志》资料显示:明朝洪武年间、永乐年间,历史上从山西移民到河北、山东、河南、保定等地的大规模移民,历史记载的有18次,共分布在18省市,500余个县市。
数百年来,到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的人、以及文人墨客游览到此,无不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名胜古迹处,必有名联”。
日前,“源易缘”一行走进洪洞大槐树,感受和重温当年波澜壮阔的官方大移民事件,同时留意到了大槐树处留下的几位楹联。
(一)
上联:誉延嘉树;下联:荫庇群生。
这幅8字的楹联,写在了古大槐树处的牌坊额上。
在洪洞县古大槐树处,创建于唐朝贞观二年的广济寺旁,有一棵汉代的大槐树。
此树“树身数围,荫遮数亩”。贯通南北的古官道从树荫下通过。时日一长,老鹳在大槐树枝杈间,用树枝草叶等构建垒起一个巨大的巢垒窝,大如车轮。
站在大槐树下向上仰看,会看到大槐树上星罗棋布,甚为壮观。
楹联中的“誉延”指的是赞誉其美,使其美名远扬之意。而“嘉树”。嘉,赞美、褒扬。指大槐处是一株美丽、美好的树。
(二)
上联:柳往槐来,到此应生离国感;下联:水源木本,于今犹动故乡思。
读到此联,“源易缘”的小伙伴不禁触景生情,眼角湿润。
当年,被迫从老槐树处移民走的乡亲们,要么捧走了家乡的黄土、要么砸锅留念,大多数人都是折下来大槐树处的槐枝留作纪念。
“柳往槐来”,是当年折柳折槐送别离开时的悲切场景。而现在的人,则都是仰慕老槐树美名慕名而来。
“水源木本”,水有源,树有根。下联则是教导世人要饮水思源,不能忘本,而要寻本溯源,不忘家乡故土。
(三)
上联:南柯梦蝶寻乔木;下联:北郭停骖认梓乡。
这幅对联中“南柯梦蝶”4字,讲了两个故事。一是唐朝时期,李公佐编著的《南柯太守传》一书中,主人公淳于芬梦到自己成为槐安国的太守。 显赫一时,享尽荣华富贵。却因后来战败,成为阶下之囚。
醒来时,淳于芬看到槐树下有一洞,便是梦中的经历。
另一个是庄周梦中变成了蝴蝶,栩栩飞舞,让人梦魂牵绕……
“北郭停骖”指的是,北城外,勒住马停止不前,来认自己的故乡。
(四)
上联:乔木迹犹存,玉峰耸翠,汾水环流,此地迁莺离梓里;下联:古槐名不朽,驿路重寻,鹳窝宛在,于今化鹤返莲邦。
这幅对联的作者是民国时期的孙丕康。
从美丽的故乡迁移到他乡后,时刻魂牵梦绕,重返故土,看到的只是大槐树和老鹳窝,故思念之情,仍深藏于心。
对联中的“玉峰”,指的是山西临汾市的霍太山,又称霍山、太岳山。“莲邦”喻指佛国如莲界,实指洪洞老槐树旁的广胜寺。
(五)
上联:古槐存古迹,五百年旧事重题,倚树摩挲,莫向边关怨杨柳;下联:啜茗上新亭,三千里游人小住,凭栏引眺,果然城郭是莲花。
唐朝王之涣,曾写下一诗著名的《出塞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人常以吹笛,来抒发离别之苦
上联诗句中“边关怨杨柳”一句,比喻出关远征的人们思乡之情;而作者在此联中,则指移民到他乡的思念故土之情。下联的“啜名上新亭”一句,指的是饮茶后,来到了“古大槐树处”碑亭前。
如果您实地探访洪洞大槐树,会发现此处的名胜古迹处楹联,远不止这些。鉴于篇幅原因,我们暂节选以上几个,供大家交流分享。
读过这些对联,您有何看法或感受呢?欢迎留言互动。
参考资料:《中国佛教》、《山西文物旅游》、《洪洞县志》、《大槐树移民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