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启程(读书笔记10)––共识机制
曾几何时,我们在各种区块链内容平台挖矿得到了各种代币,这是平台对用户给予的激励机制,用于奖励用户写作、评论、点赞等行为。可以说,区块链带来了繁荣的通证(token)经济。但名目繁多的通证有多少能变现?使用者心里并没有底,只是大家看着那一堆数字,在想象着财务自由吧。这已经成了很多平台抛给使用者的共识。我不否认,羊毛党历来是活跃社区的主要力量,但是对于社区的核心力量––优质用户,通证似乎不是最有效的激励,他们更希望自己被认同、被需要。从管理层面讲,社区成员的有效共识经常是自下而上达成的。
在技术层面,共识机制依然是区块链技术的核心,它使得区块链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账本系统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各参与方地位平等,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分布式的场景下,如果出现了分歧,如何达成共识,解决彼此间的信任问题?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共识,这项技术就只是互联网技术的简单升级,大家也会把它当狗仔队一样看待,它的竞争实力从何谈起?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个典型的去中心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共识机制就是市场经济制度。每个参与者都在遵守商业规则的基础上,按照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同时在客观上推动了整个市场的繁荣。
比特币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OW)来实现的。它的优点是:每个节点可以平等参与竞争;通过激励构建了一个正循环的经济系统,从而逐渐积累了保护系统安全的庞大算力。欠点:算力竞争中电力的浪费。为此,有些人探索和实践了一些新的共识机制,即采用非算力竞争方式来选择记账节点。如权益证明机制(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DPoS),燃烧证明(PoB),沉淀证明(PoD)等方案。然而这些探索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消耗的问题。目前 PoW机制仍是最有实效且可靠的去中心化共识机制。
亚当·贝克用到的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到了中本聪的时代,这个共识机制依然作为区块链的核心存在着,并在比特币区块链的正常运行中始终精灵般的存在。比特币区块链这种完全去中心化的、不受任何机构控制的区块链是公有链。还有一种区块链,其修改甚至读取权限仅限于少数用户,但同时具有共识机制这一核心因素以及达成共识这一过程,它被叫做“私有链”。
我们知道,区块链的特点之一是去中心化。私有链的本质却是部分中心化。为此,私有链一直备受争议。其实,私有链可以使用相对于公有链更为高效、灵活、低成本的共识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因为我们对自由和隐私的渴望,我们未必欣赏完全公开、不受控制的公有链。此时,有限的去中心化更容易达成共识,可能交易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甚至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受控功能,私有链就有了更广泛的市场。
其实,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不是对立的,它们可以发展成为共生共存、互相依赖与结合的关系。在去中心化协议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各种中心化服务。如,在共用网络上构建专用网络,互联网上的域名注册机构、电子邮件运营商,或提供各种形式服务的网站,都是去中心化和中心化服务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