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东西,人生更需要

2020-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元气满满的中二少女三文文在此

最近网上火了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第一次》,记录了呱呱坠地、上学、成家、立业、养老等事件,绘制了中国人人生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时刻。

这部纪录片让我笑了又哭。笑天真烂漫的小屁孩儿一本正经地说胡话,哭志气满怀的新兵蛋儿在母亲面前永远一副孩子样。但最当中触动我最深的,却是《长大》这一篇。

云南漭水位于大山深处。这里的孩子很小就开始照顾自己,学会当家。九年义务教育结束之后,这里会有一半的孩子不再升读高中。但是,他们就读的中学与其他的学校相比,有一处别致的不同。他们的校长坚持“诗歌教育”。

第一次上诗歌课的孩子被老师带出了教室,来到野外采风。老师教他们把树叶卷起来,透过它看向远方的树木和天空。对着清风,完成自己的第一首小诗。晚上,围着篝火一起体会火焰烤在身上的感觉,闭上眼睛想象拥抱十年后的自己。

大部分的家长不会听到自己孩子写的诗歌,小部分家长不会在意自己孩子写的诗歌,毕竟诗歌“没用”。对,诗歌不会成为高考作文里写作的文体,不会为工作求职加分。但是,我却非常羡慕这群学诗歌的孩子。

诗歌,让习惯了离别的孩子学会打开自己的心扉,宣泄压抑心底许久的情感。诗歌“没用”,但却为他们的心灵开辟了一片自留地。

反观我们自己,从小被教导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的是争取考上大学,最好还是名牌大学,因为名牌大学更好就业。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一套价值系统,一件事情如果“有用”,那就值得去做,如果“无用”,就不要浪费时间。“有用”、“无用”把我们的世界划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二元。

家长们要求孩子学钢琴、学奥数,背后的目的是功利的。或为虚荣,或为获奖加分。总而言之,是因为“有用”。而诗歌,升学不会加分,高考更不允许写。但却教会了孩子观察自然、体会生活、感受自己的感受,教会了孩子爱这个世界。

这些,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所以,我们只是忙忙碌碌地穿梭在水泥森林中,从不肯慢下来,低头看一眼脚边的蚂蚁、嗅一下春天绽放的花香。

片中有一句话“诗歌不能改变人生,却能改变一个人”。当一个孩子能从诗歌中收获精神的愉悦,即便他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不再升学,留在了大山里耕地放牛,他的心依然是自由的。

一颗自由的心、感受自然和生活之美的能力,不是通过“有用”的东西得来的。恰恰是这些“无用”之物教会了我们,热爱生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