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大尺度

2018-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掘美社

前段时间读《文心雕龙》,一读到“岳湛曜联璧之华,机云标二俊之采”之类的,就免不了又心动神驰鼻血横流。​

扼止住对魏晋南北名士的遐思,以下只能是严肃的文学思考!

作者刘勰作为释转儒的文人,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的观点未必为人人所喜,但相较之600年后同为释转儒的朱老头,其人格调又岂止高出大截?纵然观点相似,朱熹在《诗集传》里大骂“淫奔”的《诗经·郑风》,在刘勰笔下,也仅仅是一句“韶响难追, 郑声易启”的慨叹。

《诗经》作为“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首,一直为儒家所推崇。孔子在《论语》中曾如此评价过《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此处的“思无邪”,即指心思纯正、无惧于外人道也。

然而《诗经》之中的《郑风》系列,却又被历代儒学名士扣上了“淫声”之名。这其中,到底有怎样的误会?

有关《诗经·郑风》的争论,最早应该起源于孔子在《论语》中的另一句话:

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此处的“郑声”,作为雅乐的对立面,被圣人抓出来当了反面教材,称其“淫”。

但两千多年前的“淫”字,会不会并不是今天我们所理解的那个意思?

根据东汉年间的新华字典 —— 《说文解字》,淫字含有“过分、过甚”的意思。因此先秦文献中常有“淫雨”一词,表示雨一直下个不停,久雨不止。

所以有学者分析说,当初孔子说“郑声淫”,只是想表达郑国的音乐过于民俗化(脑补一下河南梆子戏什么的),因此不具备高雅的趣味,并不等同于乱搞男女关系。

但是很不幸的是,同时期的先秦文献中,譬如《礼记》、《孟子》,却也有将“淫”字用来表示“男女交往不遵正道”的例子。所以,导致了后世争论不休,很多大儒都一致认为郑国的音乐作品伤风败俗。

事实上,孔子当时听到的“郑声”,未必就是《诗经·郑风》里的那些诗歌,而只是郑、卫一带的民间音乐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乐变迁流失,加上《诗经·郑风》的作品又恰好以描写爱情故事为主,大约从汉代开始,“淫”之罪名基本就定格到了《诗经·郑风》的身上。

汉代许慎就在《五经异议》中提过两个观点:

“郑国之俗有溱洧之水,男女聚合,讴歌相感,故郑声淫。”

郑诗二十一首,说妇人十九矣,故郑声淫也。”

第二个观点的意思是说,《诗经·郑风》存下来的诗统共21篇,其中有19篇都是讲妇人的,所以说郑声淫也。

WTF?

到了程朱理学称霸的宋朝,《郑风》更是被批得惨烈。很多今天在流行歌曲里只能算得上保守的表达,当年可都是被狠狠批评的对象。

以下列举被朱熹所评的《诗经·郑风》“淫”诗top5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译文:

我走出了城东门,只见女子多如云。虽然女子多如云,但不是我心上人。身着白衣绿裙人,才让我乐又亲近。

我走出了外城门,只见女子多如花。虽然女子多如花,但不是我爱的人。身着白衣红佩巾,才让我爱又欢欣。

朱熹评价: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译文:

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花一样。体态轻盈如飞鸟,珍贵佩玉泛光芒。她是美丽姜姑娘,举止娴雅又大方。

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体态轻盈像鸟翔,佩玉锵锵悦耳响。美丽姑娘她姓姜,美好声誉人难忘。

朱熹《诗集传》:淫奔之诗。

国风·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译文: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流淌向远方。男男女女城外游,手拿蕑草求吉祥。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毋相忘。

溱水洧水长又长,河水洋洋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女说咱们去看看?男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洧水对岸好地方,地方热闹又宽敞。男女结伴一起逛,相互戏谑喜洋洋,赠朵芍药表情长。

朱熹《诗集传》: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辞。

国风·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朱熹《诗集传》:此亦淫奔之诗。

国风·郑风·萚兮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译文:

落叶落叶往下掉,秋风吹你轻轻飘。诸位欢聚小伙子,我来先唱你和调。

落叶落叶往下掉,秋风吹你轻轻飘。对面欢快小伙子,我先唱啊你和调。

朱熹《诗集传》:此淫女之辞也。

国风·郑风·狡童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译文:

那个滑头小伙子,为何不和我说话?都是因你的缘故,使我饭也吃不下。

那个滑头小伙子,为何不与我共餐?都是因你的缘故,使我觉也睡不安。

朱熹《诗集传》:此亦淫女见绝而戏其人之词。

“淫奔”一词的本意原指男女婚嫁不合礼仪,但朱熹并不只是表达这层意思,并且评论中一路升级,从“淫奔”到“淫女”,再到评论《遵大路》一篇时直斥“淫妇”,可见老头确实恨得不轻。在程朱理学提倡的礼法制度下,男女私相授受就是违反礼教,女追男更是不可饶恕!

然而作为礼法卫道士的朱熹,批判了一辈子自由恋爱,自己却是十分风流。从调戏寡妇到晚年包养尼姑,最后连皇帝都受不了他的道貌岸然和虚伪,骂他为“伪师”,并将其逐出了朝廷。所以朱熹对《诗经·郑风》的评论,咱们今天当笑话看看就可以了。

现代人的观念,已经能够很包容、且欣赏先秦时代的男女交往方式了。回归到最初的“诗三百,思无邪”,如今的读者,只会觉得《郑风》中表达的情义单纯美好、真切率直,再去纠结孔子最初在《论语》中所说的“郑声淫”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许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现实意义。

扒一句姐当年读完《诗经·郑风》之后,唯一大胆做出的推测,就是当年的郑国子民极有可能是一群性情恣意、感性大于理性的人!

以他们的国君为例,郑国史上最有名的郑庄公,也就是《郑伯克段于鄢》文中的男一号,行事就颇有些率性而为。自己的亲妈,惹毛了就发誓不到黄泉不复相见,过段时间后悔了,又不愿违背誓言,就索性在地下挖出一条人工“黄泉”来跟妈相见。

他的儿子郑昭公(很有可能是位美男),还是做太子的时候,曾以一句“齐大非偶”,拒绝了齐国国君的求婚。当时齐国国力强大,国君的女儿齐姜又是举世闻名的美女,但人家郑太子就是不愿娶这个老婆。据说齐国国君试过不下三次,企图让郑太子答应跟齐国联姻,但最终皆是惨遭拒绝,而这种关键时刻,身为老爸的郑庄公,也并没有跳出来干涉儿子的婚姻大事,教导他“联姻强国,借势丈人,逐鹿中原,一统天下”什么的。可见,当时郑国由上至下,自由恋爱的观念还是挺深入人心的。

于是乎,便留给了我们这些后人《诗经·郑风》中的大量有关自由恋爱的诗作。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下《诗经》里真正的大尺度作品《野有死麕》。当年大儒们的想象力太弱,未曾领会诗中奥妙,因此竟然就那么放过了。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声明: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