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第一章(上)
章超来自河南义阳。看到这里,读者们可能会对章超抱有偏见,因他的家乡而认为他是潜在的骗子。这似乎是有依据的,面积狭小的河南省有过亿人口,平均下来,每人得到的资源必定很少。所以,在河南贫穷或许很常见。常言道,“贫穷生奸计,富贵长良心”,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下,各种“奇谋”也就不足为奇了。注意,我说的是或许,迄今为止,我没有在河南呆过哪怕是一秒钟的时间。我对河南的了解大多是从好事者所传播的流言里获得。这些道听途说的传言看起来有理有据,实际上却同“西部同胞还在吃草”或者“发达国家的人都文明友好”一样荒诞可笑。我愿意以我的人格担保,它们全是一派胡言。第一,在我晦涩的青春时代,我从每一位遇到的河南人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善良、富有同情心、热爱生活并抱着对生活的美好期待。第二,那些道听途说的故事,我在别的地方也见过,而且丝毫不少。第三,据章超的同乡兼发小杨威先生讲述,章超的家族世代行善,世代富足,虽然不是富贵人家,但家境也还算殷实。
从先祖上说,章超的家族耕读传家,代代勤俭好学。章超也一度是他母亲的骄傲,还是同龄人羡慕的对象。自他上学起,他的成绩相当优异,拿过许多人都没能拿过的奖状。虽然他后来只上了两年多的普通高校,我们总可以推定他曾经是一名优等生。他没少被那些望子成龙的母亲们称为“神童”。别以为“神童”的称号和那些孩子们在意的奖状会给我带来多大的震撼——当今时代潮流日趋多样,读书以挣取“黄金屋”的想法已不再流行,况且社会从来没缺少过各种天才儿童。但这对章超却是很重要的一段人生经历。这是他坎坷人生中罕见的甜蜜记忆。他不单能从这段回忆里回味父母认可的感觉,还能享受到同龄人嫉妒所带来的满足感。这个称号多少证明了他的能力,给了他些许自信和慰藉。
除去童年,章超的日子过得很不顺利。他不是高考的胜利者。听从父母的指示,他去几千里外的一所普通学院念书。也许是大学生活太过无趣,也许是他本身性格就倔强固执,不想再受父母摆布,在念了两年大学后,章超同父亲闹翻。他从学校退学,带着他的女友离开了校园。他的父亲,一位勤劳朴实的老人,典型的中国式父亲,秉着勤俭持家的原则操劳了大半辈子,无法接受儿子乖张的行为,一怒之下把他赶出了家门。在他看来,这个忤逆子不懂得珍惜,浪费了父辈们一生都无法得到的在高校深造的机会。
从学校退学后,章超和女孩南下广东,在广州一家公司上班。在此期间,他的母亲想尽方法,终于让他们父子重归于好。正当章超的人生即将回到正轨时,又有新的烦恼来折磨他了。第二年,经济危机爆发,他们失业了。为了找工作,章超和女孩过东莞,下佛山,去中山,几乎走遍了珠三角每一座城市。因为觉得亏欠女孩太多,章超不舍得让女孩受一丁点委屈,发誓要让她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尝遍了为柴米油盐奔波的艰辛后,在一个满地落黄的冬日清晨,女孩不辞而别,去寻找新的人生了。这对章超是个很大的打击。他身心俱疲,萎靡不振,低迷了不短的一段时间。直到2011年冬,在杨威的劝说下,他来到深圳后才从颓废中走了出来。
我对所有人的自述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无论自述者的表情有多么真诚。看起来很正常不过的事情都未必真实,更别提这种有些夸张的故事了。我见过不少大学生,知道他们在学校里是怎么过的,也知道有从大学里退学的人。我不相信所有离奇的故事。也许章超家境普通,他也从来不是所谓的的优等生;也许他曾经成绩优异,但在大学里混了太多的日子,被学校劝退,而他跟女孩分手只是性格不合。我甚至怀疑他从来没有上过普通高校。但是,谁会在乎一个非亲非故的人的底细呢?重要的是章超是一个不错的小伙子,这就够了。而且他的经历后来被杨威所证实。
来到鹏城后,有一段时间里,章超的生活平静得没有任何波澜。除了上班,他酷爱读书。他涉猎广泛,从经济金融到成功学方面的书籍都有所涉及——因为经历过没钱的困窘,他对发财和成功有着发自骨子里的向往,话说回来他对朋友却从不吝啬,但看的最多的还是安迪.安德鲁斯等人的著作。他把他们的作品当作精神食粮,认为他们足可以做大家的人生导师。在这里,他认识了两个朋友,老万和我。我和他曾经是一个部门的同事,老万是他寻欢作乐的玩伴。在他跟新认识的女人恋爱前,我们常常一起吃饭,散步,看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有时去健身馆打打台球,在天气好的时候去深圳湾骑自行车,或者去郊外踏青。
他新结实的女友姓牛,喜欢别人叫她安妮。他们在一家证券交易所相遇。这女人看他风度翩翩,以为他是哪家的富家公子,对他主动示好。他们如胶似漆,着实甜蜜了好一阵子。后来她发现他钱财不多,便有些惫懒,但“真命天子”不知何处,而章超对她还算不错,何况这小子看起来挺会在股市里挣钱,本着“骑驴找马”的精神,想着还可以凑合过下去,但自此也多了些算计,不能在物质上吃亏,以免竹篮打水一场空。
��v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