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改变的历史(三)
三 赤道非洲的忧伤
非洲大陆是人类的老家。大约7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逐步走到了地球除了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北非的埃及,曾经是人类农业文明最发达的地区,4000多年前的金字塔一直被视为上古时代人类最大的工程奇迹。
但非洲大陆的广大腹地,以赤道为中心的广大区域,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
非洲大陆距离欧洲很近,然而15、16世纪欧洲人不远万里前往征服美洲的时候,非洲腹地却鲜有欧洲人踏足。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一批批深入非洲的探险家征服者,都基本有去无回,少数有幸捡回性命的,也不会愿意再次踏足这片被诅咒的大陆。非洲内陆,有自己原生的致命瘟疫:疟疾。(为中国拿到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的屠呦呦,她所发明的青蒿素,就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疟疾的致病源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和按蚊体内,通过按蚊传播给人。科学家最近在距今3000万年琥珀化石里发现了携带有疟原虫的蚊子。由此可知疟疾很可能从原始人时代开始就在折磨我们的祖先了。
直到1820年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问世后,欧洲人才开始征服非洲内陆。即便如此,到了1900年,非洲尚有四分之一内陆地区未被勘探。
那么非洲人自己是怎么能在这些地区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呢?为什么非洲至今仍然很穷呢?为什么非洲的人口出生率那么高呢?
这个需要用进化论来解释。疟疾肆虐非洲的历史从有人类开始就有了。在我们的一部分祖先走出非洲之后,留在非洲的人类在与疟疾做生存斗争的漫长岁月里,体内进化出了独有的抗病基因和机制。这些基因欧美人没有,所以欧美人进入非洲的致死率就非常高。
抵抗疟疾的抗病基因虽然让非洲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得以幸存,却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疟疾极易感染孕妇,导致高流产率、低出生体重和其他先天缺陷。婴儿出生后被感染的话,非常容易在4-5岁前死亡(20世纪初,一半的东非儿童在4岁前死亡,绝大多数是因为疟疾),幸存者可获得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再度感染疟疾时死亡的风险大大下降。但是,这些幸存者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有可能受损,导致成年后智力和健康缺陷。
为了应对婴儿的高死亡率。人们的策略就是多生。(另外,人体也进化出了利于多生育的机制:非洲以南的双胞胎几率比世界其他地方要高很多,在同等条件下,非洲妇女的孕期比欧洲人短一周。)
多生同时也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大约是现在非洲人口众多,增长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疟原虫这种古老的病菌也在不停的进化,慢慢的对奎宁,青蒿素等曾经的特效药都有了一定的抗药性。同时,目前也不存在类似于疫苗的彻底有效预防手段。外国投资创业者,一直对疟疾高发区有一定的畏惧心理。1998年,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在莫桑比克投资14亿美元兴建电解铝厂,两年内即有7000例疟疾感染,13位外派员工死亡。
原本经济基础差,外国投资受阻,多生育导致人口众多,疾病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一定比例因为幼年得病导致的智力和身体受损人群,所有这些,都成了疟疾高发地区贫穷的重要原因。
目前非洲最富裕的5个国家位于非洲的南北两端温带靠海洋地区。热带地区也就是疟疾高发地带几乎没有经济发达国家。这个,肯定不是巧合。
除了非洲,印度和美洲都有相当大的面积在赤道沿线的热带地区。美洲的两个北温带国家和三个南温带国家,平均收入是夹在其中17个热带国家的5倍。印度热带区域几乎没有富裕的城市。
目前,人类还没有彻底解决疟疾的有效手段。自2000年以来,全球疟疾死亡率已下降42%,但是2012年仍然有62.7万人死亡,主要是儿童,80%在非洲。这些疟疾高发地区人类的命运,还将继续被地理环境导致的疾病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