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阅读

如何高效学习?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85人  易客志

嗨喽,你好,我是易客志,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的是一本书《如何高效学习—1年时间完成麻省理工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作者是斯科特杨,他是一位超级学霸,大学的专业是商业学,业余时间又自学了编程,参加了各种演讲,开设自己的博客,写了几本颇有影响的电子书,甚至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10天拿下线性代数,1年时间自学完成麻省理工4年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听完这些,你可能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他到底是怎样完成的吧,所用的方法到底是什么?答案就是整体性学习法,这一方法也详细的记录在这本书里。


学习的理论就像吃饭模型一样。

第一步,找东西吃,对应着学习中的获取信息。要吃啥?(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到哪家饭店吃好呢?(寻找信息);

第二步,点菜,对应着学习中的理解,要熟悉菜单,要知道菜的营养,在学习上,则是理解信息的背景知识和准确含义;

第三步,等菜,对应着扩展,要知道这个菜系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而不是叫其他名字,有什么组成成分,营养价值怎样,适合什么人吃,这一切的思考都是在扩展信息并深入探究;

第四步,上菜,对应纠错,如果菜上错了,要及时的纠正过来,学习过程也是如此,明白学习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

第五步,开吃,对应应用,在现实中对信息进行应用;

以上五步,对应着正是整体性学习的5个步骤——获取-理解-扩展-纠错-应用。在这5步中,重点是扩展和应用阶段,所以我也会重点着墨在这两个部分,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你真的读书吗》中所说,阅读一本书,最核心底层的规律在关联经验和实践践行,同样,在这本书中,作者也说到了这两点,从这个角度看,关联和应用真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然,也不会被如此多的人认同,对吧。

01 扩展和应用是学习的两驾马车

扩展,才是整体性学习的真正开始,因为相对于获取和理解信息,它们的难度并不大,而扩展,则是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由来,以及其他信息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要进行充分的思考,而这也是我们学习进步关键的一步,没有足够的思考,怎么有足够的收获呢?

古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如学习必须配合思考同步进行一样,而扩展本质上就是思考的过程。只了解字面意思并不符合人的本性,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进一步想深入思考知识来龙去脉的心,俗称好奇心,而好奇心正是学习、创作的源泉。

扩展之后便是应用(顺序相对来说不重要),我一直在给自己或者说在给我们灌输一种概念: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管是学习还是读书,都应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而这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记住一句话:如果只学习而没有实际应用,就是在浪费生命。

在学习上,要考虑到投入产出比,即要有产出意识。如果花费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一件事上,而没有得到什么收获,这投入产出比就是零,说轻松一点就是白干,更进一步,则是在浪费生命。

仔细想想,会发现,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甚至包括你和我),为什么总觉得知道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现在呢?因为没有去应用;为什么,我们花费很多时间在学习上,效果却还是不明显呢?因为那只是在浅显的学习,没有深入思考和实践;小时候,身边也不乏那些手不离笔、书不离眼、身不离座的同学,可每次考试,排名靠前的往往不是他们,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微博上有一则段子:你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上3W咖啡听创业讲座,在家看耶鲁大学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36氪每日必读,马云的创业史了如指掌,张小龙的贪嗔痴如数家珍。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约朋友得去雕爷牛腩,喜欢Kindle胜过iPad,手机里没游戏全是GTD的APP。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你在北京应该还在每天乘地铁。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没有把学到的知识做到绝对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那怎么破这种局呢?

02 积极阅读和比喻是学习两大法宝

学习知识第一步就是要获取信息,而获取信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速度,有的人可以很快的掌握一些从未接触的知识,而有的人连入门都需很长时间,针对这背后的差异,作者给出了一种快速阅读方法——积极阅读法。

生活中大多数人读书都是一本书从头到尾的读完,不写读书笔记,不写读书体会,只是简单的画画重点,就像读小说一样,这样读一本小说是没问题的,可阅读致用类书籍却远远不够。在积极阅读法中,始终要牢记3点:

(1)这一节中主要观点是什么?

(2)我怎样才能记住主要观点?

(3)我要怎样将主要观点扩展开以及应用它?

就我个人而言,我在(1)中,有一个很好的习惯,每看完一个小节,我都会合上书,想想这一节有哪几个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观点,一般想3个出来,俗称“3要点法”,然后就是对观点进行关联,其实这一步在阅读的过程中已经做了,并且要想想自己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观点改进。这样的阅读方法促使每一个知识点都要经过理解、扩展、应用三个阶段。

在获取信息后,下一步就是理解和扩展这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可分为两类:困难信息和关键信息。那如何很好的掌握这两类信息呢,作者给出了他的秘诀。

比喻,本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用于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联系在一起。在整体性学习中,比喻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在我们熟悉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不熟悉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将未知的知识,用已知的东西来连接。

李笑来曾说《围城》是他人生反复阅读的第一本书,其实这本书不光是他反复阅读,对于每一个人,我觉得都应如此。但他说从这本书中,他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类比。一个经典的类比可以达到什么境界呢?看看下面这两个类比,感受一下吧。

教育就像一副眼镜。

戴上眼镜之前和之后,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同样的世界;但带上眼镜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

教育也一样,受教育之前与之后,我们身处的其实是同样的世界;可受教育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选择得更有效,行动起来更有收获……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也有一个精彩的类比:

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就好像棒球场上投球手和接球手的关系,没有哪中投球手会故意把球投偏,也没有哪个接球手会故意不接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一场精彩纷呈的比赛。我尽力投,请你接住。

如果用科学、普世的文字描述,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这大概就是类比的魅力之处吧。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更多的聪明人都擅长使用类比,因为创作类比本身难度就很高,一般人做不来。

因此,对于类比,最好的策略不是创作,而是遇见好的类比不由自主的收藏起来。但对于比喻,并不需要那么高的要求,在自己个人经验中寻找与信息相似的东西然后做到关联就可以了,要达到完全符合不太可能。从另一个层面看,比喻不就是关联经验的方法论嘛。在之前的文章一直说要关联经验,但具体如何关联并未提及,在这本书中,我想找到了答案。

还没完,最重要的是:

比喻也是一种方法,唯有不断练习,练习,再练习,如果想只是看一遍书,或读一篇这种文章就会,那就是在浪费生命。

03 习惯和目标是学习的助推剂

说到习惯和目标,我个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做到了,是一个很好的铁证),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深刻感受到习惯和目标的好处,也许这么说会显得大而空洞,不妨换一种说法,坚持100天每天5点半起床,坚持100天每天读书2小时,坚持100天每天写1000字以上,当然这并不是多大的成就,但这却是我值得称道的地方。也许读这段文字,并没有什么感觉,但不妨停下来想一问题,自己有没有一件事情坚持每天做到半年或者3个月以上的?

------------------思考线-----------------------------------

事实可能是绝大部分人会犹犹豫豫的说出一个来,之所以会这样,因为坚持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何况任何东西,配上每天,都将变得伟大。

我一直相信这句话的力量:只有弄明白一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才不会在做得过程中轻言放弃。习惯的养成亦是如此,只有弄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这个习惯的本质,才可能在前期最容易放弃的阶段坚持下来,而这往往就是你的目标。

可以是我要挣更多的钱,我要考研究生,我要考CPA,我要学习英语;但最好不要是我想变得更牛,我想要变得更好,我想学习更多知识,我想看书……;这样的目标毫无意义。

一个具备SMART的目标带给你的动力将无限大,而把目标写下来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虽然背后的原理,我也不是太明白,但事实的结果却证明非常有效。想不通道理的时候,如果是正确且有意义的事,直接去做就好了。

04 总结

不管是学习还是阅读,整体性学习都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学习方法,而在整体性学习中,扩展和应用又尤为关键,扩展的方法可分为积极阅读和比喻法,这两种方法核心就是将新知与旧知进行关联。而应用,没什么捷径可走,唯有不断练习,练习,再练习了。任何一项技能或者方法,都不是看一本书就能学会的,只有不断练习方能习得。

最后,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和制定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

END

2019.1.9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