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年轻时的姣好容颜,也爱你年老时的大腹便便
那一年,他30岁,她27岁,他未娶她未嫁。他是孑然一身的上海知青,她是家族鼎盛的本地姑娘。
70年代的中国城市,未娶的30岁小伙和未嫁的27岁姑娘,也必然成为方圆十里吃瓜群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
一个认识他多年的猪肉铺老板,知他家在上海人在他乡的孤单,认可他的人品才学,决心要为他当个月老拉个红线。他和她经肉铺老板介绍认识,很愉快的交往半年。
很快传来好消息,他和她在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祝福下(结婚证上有毛主席语录)喜结连理。第二年,我孩子的爹出生了。
他,是我的公公。她,是我的婆婆。
前几天全家一起翻看公婆收藏的几大本老照片。公公指着一张照片自豪得说这是他拍的,一看是婆婆30多年前的照片。米色的长风衣,黑色的连衣裙,脚踩高跟鞋,一条腿往前伸显得很修长。
确实很美,公公跟他几个妹妹讲述着她们嫂子当年多好看。一个70岁的老男人,在说着这些话时满脸的灿烂。
听完公公夸赞婆婆,又听婆婆细数那陈年的过往。
婆婆所住的小区邻居都是单位同事,久而久之,几个聊得来的年轻人就成了好朋友。你家一楼,我家二楼,她家三楼,吃好晚饭板着小板凳聚到楼门口。你说着晚上亲手做的红烧肉,我说着老公出差买买的新衣裳,他说着外地的婆家带来的土鸡蛋。
那件米色风衣就是公公到上海出差买回的新衣裳,一穿上身,引来楼上楼下的朋友们热辣辣的目光。对于80年代那些爱美的新媳妇儿来讲,足够她们羡慕嫉妒很多时光。多年以后,她们仍然记得当年那件红了她们眼,跟家里丈夫吵了一通架的米色衣裳。
前些年,公公一家叶落归根回到上海。婆婆也随着年纪见长,身型越发富态,成为了大腹便便的老太太。
公公一辈子不容易,年少离家,老年方回。婆婆在上海无亲无友,他深知老伴儿的不易,各方面都想得很周到。发扬了上海男人的优良传统,全年“买汏烧”-----买菜做饭,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婆婆天性善良,回上海跟她的公婆同住。第二年,老爷爷得了老年痴呆。她伺候老爷爷洗脚,洗沾屎的裤子,任劳任怨。同时也小心照顾瞎了眼的老奶奶饮食起居。
老两口拿着外地不高的退休工资,尽管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他们依然保持了年轻时的节俭。偶尔一起出去吃个饭,也都是婆婆喜欢的兰州拉面。带着他们外出旅游住住五星级饭店,自助餐厅成了最受欢迎的“景点”,公公一盘盘拿着老伴爱吃的水果和海鲜。
有了孩子后,我又跟公婆住在一起。有好吃的,公公不吃,却总不忘补一句“给你妈留点”。每年婆婆生日,公公都会亲手准备一大桌丰盛的晚饭,再带着她去江浙周边的农家乐逛逛。
家里一年会有几次拿到免费电影票的机会。他们会早早计划去看喜欢的电影,这是他们一年中显而易见的浪漫时刻。以前去公园锻炼是他们最爱的活动,现在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公园里转转成了最大的休闲。
公公心细如发,婆婆粗枝大叶。
公公脾气暴躁,婆婆性子很慢。
公公勤劳节俭,婆婆善良简单。
他不嫌弃她年老发福,她不嫌弃他蜗居寒酸。
他们恩恩爱爱40年,以他们自己爱人的方式迎接他们的金婚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