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学习静坐要注意意守丹田的问题
学习静坐要注意意守丹田的问题
所谓丹田,道家把有形的人体分成三个丹田。 上丹田就是两眉间进去到后脑一条线,同样高度,脑左边太阳,右边太阴,左右连一条线对穿,两条线交会中间; 拿现在医学勉强配合来解释,可以说前脑后脑中间的间脑的部位,这个地方叫上丹田。 把胸口两乳房间对穿的部位叫做中丹田。 下丹田在肚脐下面一寸三分,就是以各人中指第二节算一寸为标准,这是传统测量的方法。人体各部穴位,也以自己的尺寸来量最标准。
我们在座的女性朋友注意,不管是成年没有成年,不管用眼神来照,还是用意念来守下丹田,久了会出大毛病,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血崩。男性则次要。总而言之,这个是很粗浅的道家修法,不能说不对,这个方法也对,看什么人用。假如男性血压高,这个方法可以用,而且非常好;如果血压低的话,这个方法就不能用。所以修道必定要通医理,必须要配合《黄帝内经》乃至《难经》。
讲到上丹田,有些传道法的也属于有形这一方面的,现在很流行。据我所知,外面有各种的法门在传,这里是密宗那里是道法,都弄得非常秘密。要磕头烧香赌咒,不能对外人讲,讲出去天打雷劈,要赌这样的咒。然后传你的时候,“六耳不同传”,就是三个人在一起不传,只在一个人耳朵边上传口诀。
这一些道派外面多得很,传给你的打坐就是一个“守”。有时候结一个手势,密宗叫手印,在中国道家叫捏诀。有些传你个手印,叫做太极图,打坐的时候就那么捏住。有些人打坐闭起眼睛皱起眉头,好像头痛得很,烦恼不堪的样子,原来他在守上丹田。这种守法,老年人尤其血压高的人千万不要做,如果你学了不久就红光满面,那不是好事,那是血压上升了。当然面带桃花色又是另外一种了,那是好事。如果脸涨得通红,皮肤发亮,算不定忽然无疾而终,也算得道了吧!其实是血压高脑充血。
但是这个部位到底可不可以守呢?可以的,某一种身体适合某一种工夫。譬如有人神经特别衰弱的,就可以叫他守这个上丹田,但是也要看他的气血流行够不够,否则守这个地方也会出毛病的。
据我所知,外面很少有人初步叫你守中丹田。但倒是守中丹田比守上下丹田毛病出得少一点。但是也有问题,有时候搞久了有些人觉得心窝痛,不是心脏痛,是食道和胃消化不良,或者呼吸气管或者肺部有问题。这三个丹田顺便讲一下,也是修道的常识。
《我说参同契》
“内摄作意者,谓奢摩他品作意。”一切归之于一念,是“内摄作意”。你们研究佛经要注意,一个内,一个外,就把你们弄糊涂了。把明点定止于内,然后拼命把明点、佛像抓住,观在身体里面,把它放在心窝这里,所以血压也高了,胃也不好了,生起病来。其实他没有说身体以内,只是“内”而已。什么是内?这个内无内无外,是唯心所摄,心意识散乱向外驰求叫做外。如果硬要把它弄到身体里头,那就不对了。道家为此就有守窍的说法,什么守丹田,肚脐下一寸三分。女人如果守这里,可能会血崩的;男性守久了会遗精,病都来了,所以不可以的。所谓内者,不在身体以内,此心内定,是不分内外之内。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平常一般学习静坐的人,大体上都注重守在下丹田一窍,所谓“气沉丹田”,或者“藏神于丹田”,乃至“意守丹田”等,即此之谓。有的认为只要守住了下丹田,便可“藏精固气”,或者“炼精化气”。其实,从中国医学针灸等有关穴道的理论来讲,关于下丹田部分,前有“气海穴”,后有“命门穴”,也就是现代医学、生理学中肾上腺的主要部分,这的确是人体生命很重要的关键所在。但是男女老幼,以及有病或无病的人,乃至肾上腺特别发达或特别衰弱的人,能不能守此下丹田的部位?或者可不可以守此下丹田?都是很大的问题,如非明师(有经验、有智慧、有成就的师长)指导,有时反而为害无穷。例如肾脏衰弱,或本来患有遗精、手淫,以及其他有关疾病,如阳痿、早泄等人,开始守此,将促使此类病症更加严重。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例外,那是生理上其他原因偶然的巧合,绝非初步合理的成果。如果女子学习静坐,专门教以守下丹田的一窍,流弊更大,甚至可能促成血崩等症,或者产生性变态心理等严重病症。至于专守上窍(眉心或头顶),也要特别注意年龄、生理、疾病等情形而定。如果一味乱守上窍,很容易促使血压增高、神经错乱等严重病症。有些人因守窍日久,稍有效果,就有红光满面的现象,自己乃至别人,就都认为是有道的高人,其实如果年龄很大的人,一有这种现象发生,就必须当心脑溢血等症。此外,倘使身体上本来潜伏有性病的病菌,而并未彻底治疗痊愈,久守上窍,反而容易把性病的病菌引入脑部,而发生种种不堪设想的后果,此点尤须特别注意。总之,学习静坐与修道的方法,欲求长生不老的方术,自古至今,它始终与医学中精神自疗学、生理自疗学、物理自疗学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强调地说,这是一种医理中的医学,它已进入于利用精神的神秘力量和利用宇宙的神秘力量的医学,如果不通此中最高原理,而自作聪明,妄加修证,真还不如悠游卒岁,以终天年,为人生顺其自然的最高享受。何必弄到“服药求神仙,反被药所误”的悲惨下场呢!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