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读诗每天300字读书笔记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2019-04-04  本文已影响75人  好卷有益

上一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诗目录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寒食节前一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译文: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天还没有过去,暮春时节,风轻柳斜。试着登上超然台赏景,护城河中半满的河水中点缀着春天的气息,城中处处飞舞着柳絮杨花。丝丝细雨笼罩在千家万户,如烟似雾。

寒食节过后,酒醒后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趁青春作伴,好作诗喝酒。

评析:

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还在密州,见《江城子.密州出猎》(西北望,射天狼)。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上阙在描写暮春景象。首句“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点出此时真是暮春。有风,有斜柳,这是暮春四要素之二。“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登上超然台,全城一览无余,又见飞花,烟雨。集齐暮春四要素。(可参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斜风细雨不须归,等)。

下阙,重在抒情。“寒食后,酒醒却咨嗟”,酒后开始感叹,离家千里,无时不思乡。但是,苏轼不是柳七,很自然的转向了。“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在老朋友面前不在表现出自己的思乡的愁绪,来,试试刚上的清明雨前茶!最后,题上一句“诗酒趁年华”,正好承接了太白诗仙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小妞,在诗词的故事中,通常愁思之时,都会有酒。越是在官场上不得意的人,越是好酒,像李白,诗仙,又是酒仙。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苏轼也是一样,在朝堂之上,苏轼正如他最喜欢的妻妾朝云说的一样: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无法适应复杂的朝堂生活,不是自贬,就是被贬。一生跌宕起伏,唯有杯酒能伴眠。

相反,得意之人的诗作,却与酒不是很相关,像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其实,李白也说过,“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奈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请告知,立删

好卷有益写于二零一九年四月三日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