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考心情随笔

“朋友圈”活着却如同死去,你该如何存在?

2016-12-14  本文已影响43人  老胡冷静

迄今为止,我已经经历了朋友圈使用的三个阶段,而且越来越感到深深的为此所累,想要逃离。

“朋友圈”活着却如同死去,你该如何存在?

1、停止更新

因为朋友圈的无心之谈被认为是含沙射影,这种被挟持的状态过于被动,所以,当朋友圈带给我的麻烦比实惠多的时候,我停止了朋友圈的更新。

那是3年前的事情,当时我自诩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不需要与他人分享,更不需要获得赞赏。尽管到今天,我仍然对自己有诸多不满意,但我仍然不愿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公布于世。

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了应付单位的要求,我不得不将朋友进行了分组,指定了单位的一帮同事可见,装模作样的发送了许多工作有关的产品宣布,用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与自我设限的不更新做着抗争。

我有个表姨与我年龄相当可是辈分大,有一段时间给我妈吐槽,说我朋友圈把她拉黑了,所以她一不高兴也把我拉黑了。我妈很正式的问我,你的朋友圈是不是把我们都拉黑了,有什么秘密不能让我们看吗?为了以示清白,我打开朋友圈让她看了我空空如也的屏幕。

此为第一阶段。


2、保持关注

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改变那种解锁手机就刷新朋友圈的惯性动作。我不主动暴露自己,但我却无时无刻都想要了解别人。

最近几个月我总是流量告急,可能是因为我闲着的时候比较多。然后就每天都看着很多人“汇报”工作和行踪,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吃了什么,这些毫无意义的信息让我一度疲惫不堪。

当然,朋友圈还是能够让人第一时间知道许多资讯,比如上个月实施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政策。与此同时,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传递着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正是这些信息和人让我将死的朋友圈还留有一口气残喘。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讲到了知识的分享和一种叫做被分享的能力,这也就是之前说的同道中人的意思吧。对于我那些在教育行业工作的同学而言,在银行工作的我,已经不具备了被分享最新教研成果或是教学方法的能力。在朋友圈也是一样的,有人觉得很有感触的文章在另一个人看起来可能是味如嚼蜡,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强的知识,格外挑剔被分享人的能力。

但是朋友圈还真是一点都不挑人,这个被分享的能力简直低到没门槛,吃喝玩乐谁不会呢。

每个人都是被分享者,管你爱不爱吃,各种口味的资讯像被迫塞进嘴里的食物一样,不由分说。

为了保持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敏感性,我坚持着,关注着。

此为第二阶段。


3、选择性的拉黑

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一直保持关注的结果,就是会被无休止的垃圾信息骚扰。

也许别人只是在记录生活而已,发发牢骚而已,晒晒幸福而已,可是这些信息犹如二手烟,让圈里的朋友都得被动的跟着吸几口。问题在于,这些别人的生活,跟我有什么关系。

也许对很多人而言,这种受人瞩目的感觉像极了明星和大红人,可是却苦了我这种连真正的大明星都不追的老家伙。

这种状态让我很抓狂,我开始拉黑某些人的朋友圈。一开始是搞微商的,再后来是毫无意义的发些日常琐事的,还有一些让人讨厌的动不动连续发视频的。更有甚者,是假惺惺的发表自认为貌似高深见解的。

眼不见为净,索性拉黑。

此为第三阶段。


4、彻底停用,但失败告终

12月11日,这个日子必须被纪念。

我又被一堆垃圾信息刷屏了,一气之下,我停用了朋友圈功能,但是没过几分钟,又启用了。

这行为有点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过一个的任性。因为几个人而彻底停掉这个功能,我竟然有些许不舍,这种欲罢不能的纠结或许是传说中的瘾。

这个问题有些严重了。

已失败告终的第四阶段,刚刚开了个头。


因为自己的不坚决,因为不敢与周围的社交圈断了联系,只能如此得过且过。

做不了自己朋友圈的终结者,就只能看着“朋友圈活着却如同死去”,我宁可它死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