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前,苏州人的传统爱情是怎样的?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很多名人都在此间来来去去,其中,苏州人沈复和他的《浮生六记》,可以看作一份200多年前的回眸。
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正月二十二日,沈复出生在苏州沧浪亭附近的一个诗书之家,家里条件不错,小的时候就给他指婚金沙于氏,但于氏只活了八岁就夭折了,这段姻缘自然结束了。
真正和沈复修成正果的,是他舅舅陈心余的女儿陈芸,也就是比沈复大10个月的表姐,他们的爱情,有曲折更有不少甜蜜。
在沈复笔下,陈芸从小就很聪明,学说话的时候家里人说了一遍《琵琶行》,她就能背下来了,可到了4岁的时候,父亲陈心余去世,陈芸只能跟着母亲金氏和弟弟陈克昌相依为命。
陈芸长大一点,就学着做女红,熟练后开始靠这个手艺养活一家人,连弟弟陈克昌上学读书的费用,都是她来承担。
陈芸没有放弃学习,有一天在书柜里找到《琵琶行》后,她挨个字认了一遍,开始识字,还在刺绣空余的时间里,逐渐学会吟咏,写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等句子。
清朝乾隆四十年(1775年)七月,13岁的沈复跟着母亲回姥姥家,见到了表姐陈芸,两个人玩得很开心,沈复也看到了陈芸写的诗句,他对表姐的才情非常欣赏,但也觉得她没了父亲很可怜,就告诉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沈复的母亲也觉得陈芸很温柔贤惠,就拿出金戒指,定下了两人的婚约。
同年冬,陈芸的堂姐出嫁,沈复又跟着母亲回了姥姥家,看到整个房间里都是花花绿绿,只有陈芸穿得很简单,只有一双新鞋。
沈复又是看陈芸的刺绣,又是端详她的模样,还看了她的诗稿,发现大部分都没有写完,问原因陈芸只回了一句:“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
沈复觉得好玩,就写了一个“锦囊佳句”,悦史君认为,这说明沈复是欣赏陈芸的,两人的感情自然在升温。
当天晚上沈复把亲戚送到城外,回来已是深夜,仆人送枣脯给沈复吃,但他觉得甜不想吃,陈芸偷偷拉着沈复的袖子,让他跟着来到自己的房间,里面藏着热粥还有小菜,沈复开心地举起筷子就要吃。
突然,陈芸的堂兄陈玉衡在门外大喊陈芸,陈芸虽然关门说自己要睡了,但陈玉衡还是挤了进来,看到沈复准备吃粥,就笑着偷眼看陈芸:“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
陈芸觉得难为情就离开了,其他人也都在起哄,沈复也对陈玉衡的做法很生气,就带着老仆人先回去了。
自从这次吃粥被嘲笑后,沈复再去找陈芸,陈芸都躲着不见他,沈复知道陈芸是怕别人笑话她。
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二十二日,沈复和陈芸结婚,当天还是沈复的生日,但两个人喝过交杯酒后,一起吃饭时沈复偷偷在桌子底下握住了陈芸的手腕,陈芸不动筷子,沈复才记起从他出痘开始,几年来陈芸都吃斋为他祈祷,就笑着对陈芸说道:“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
陈芸边笑边点头答应,但两个人的甜蜜也仅此而已,因为当天晚上沈复的姐姐也出嫁了。
刚结婚不到一天的陈芸出去陪客人吃饭,沈复则在洞房里跟伴娘对饮,猜拳老是输,最后喝倒了睡去。
沈复起来的时候,陈芸已经在早早起来化妆了,这一天虽然是国祭日,不能摆酒作乐,但亲朋好友络绎不绝,晚上继续招呼亲友,直到深夜。
二十四日中午一点,刚做了一天小舅子的沈复送姐姐出嫁,后半夜才回到家,他悄悄进了房间,发现陪着陈芸的老仆人已经在床下睡着了,陈芸虽然已经卸了妆,但还没有睡觉,而是低着头在认真看书。
沈复抱着陈芸的肩膀说道:“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
陈芸连忙回头,站起来说道:“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莫不傀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
《西厢》是古代著名的爱情书,沈复笑着对陈芸说道:“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
老仆人在旁边催他们赶紧睡觉,沈复就让她先把门关上出去,两人坐在一起聊天,就好像是好朋友久别重逢一样。
沈复把手伸进陈芸的怀里,发现她心跳也很快,就俯到她的耳边说道:“姊何心舂乃尔耶?”
陈芸回头笑笑,沈复觉得太诱人了,就抱着她一起睡觉了,这也是两人第一次欢爱,“不知东方之既白”。
从字里行间,悦史君能感受到沈复和陈芸的小甜蜜,但两个人也各有各的心酸,这是当年普通苏州人的爱情,读来很亲切。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