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西X简书 | 儿时的年味故乡童年

儿时的年味|旺火·串亲戚·庙会

2019-01-14  本文已影响13人  岱君一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正因如此,才觉得儿时的年味无比浓郁。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有一千种年味,大抵每个人又固执的认为自己记忆中的年是最美好的,就像此刻的我。

如果你暂不理解,也没关系,等读完这篇文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以中国之大,天南地北,风俗迥异,民情不同,但唯我晋西北有非常特殊的年味。不信,请看看下图,可认识这是什么? 儿时的年味|旺火·串亲戚·庙会

(图片来源:自己拍摄)

              **旺火:红红火火**

它就是“旺火”,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门前都要用煤炭垒成两个中空的塔,里边预放柴火,外边贴上写有“旺火冲天”的大红字帖,除夕夜点燃一个,大年初一再点燃另一个。

除夕下午,家中男丁开始预选优质煤块,用斧头劈成整齐的长方块,垒成底大中空顶尖的宝塔形状,如此方能燃烧充分而旺火不塌。 儿时的年味|旺火·串亲戚·庙会

(图片来源:自己拍摄)

等到天黑时,点燃旺火,但见无数火苗从塔身的小孔喷出,风助火势,越燃越旺,寓在“红红火火,全年兴旺”之意。

旺火既着,人隔着2米多都觉得脸上被烤的发热,期待已久的大人小孩,早就准备好了各种烟花爆竹,准备开始“大鸣大放”。 儿时的年味|旺火·串亲戚·庙会

(图片来源:自己拍摄)

大人们主要放“二踢脚”,我小时的时候假货不多,炮仗的质量还是挺过关的,大人们放心地用手捏着放,但后来有人被炸伤之后大家再也不敢用手直接拿着放了。孩子们主要是放“浏阳鞭炮”和更响一点的“啄木鸟鞭炮”,当然更喜欢的是花炮,谁家的花炮多,谁家的院子里就能吸引更多的小孩,于是会看到这边放“大地开花”,那边放“天女散花”,这边是“窜天猴”,那边是“满天星”……只听得炮火连天此起彼伏,清冽的空气中,不时飘来丝丝缕缕的火药和燃煤的味儿,闻起来沁人心脾,绝不像如今雾霾给人的这种惆怅感。

待到孩子们玩的尽兴回屋,窗外火正旺,屋内瓜正香。家乡除夕夜有煮南瓜吃的习俗,意在“今年吃个瓜,来年巴一巴”(巴在当地方言里是爬和上升的意思),虽然我不爱吃,还是要被妈妈逼着吃上几口。

财神爷像和灶台前,供奉着香火和馍馍做成的枣牌,朴素地祈求前者能招财进宝,后者能“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屋里院里能开的灯都开,灯火通明,彻夜不熄。

然后就是“一夜分双岁,五更分二年”的熬年环节了,大人们在准备午夜零点的家宴(这也是和其他地区不同的一点),我们则惦记着第二天才能穿的新衣服,当然已经早早压在枕头底下。未满12岁的小孩,肩头还会被缝上一串铜钱,并串上红枣、大蒜瓣、柏木小片和红布条,意在辟邪。

午夜钟声响起,家宴丰盛,美酒飘香,辞旧迎新,共祝来年日子更上一层楼自不必说。然后匆匆休息一会儿到凌晨5点左右,就被又一阵密集的鞭炮声惊醒了,要赶紧起来点燃第二个旺火啦。 儿时的年味|旺火·串亲戚·庙会

(图片来源:自己拍摄)

爸爸率先起来准备,出房门之前要放一个鞭炮,名曰“开门炮”。我们睡的正酣,虽然困的厉害,也还是要起来凑热闹。此刻,院里寒气逼人,第一个火笼还亮着,发出暗红的光,第二个火笼则势头正旺,接力一般守护着院子守护着家,放炮声比头天夜里更密集,一直响到天蒙蒙亮。

于是,我们穿上新衣服,用筷子挑着之前蒸好的莲花状的花馍,放在旺火里烤热了吃。之后带上各色鞭炮,和其他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去各家参观,转一圈下来,每个人都收获颇丰——兜里都多了不少糖果,这是习俗,邻居们都会给小孩准备糖果零食。

这时候,我尤其鄙视我弟的就是:我妈给他缝在肩膀上的那一串铜钱和枣串,他总照看不好,总是莫名其妙的被别的小孩把枣给啃掉半边还不自知,你说气人不气人?

大人们也相互串门,看看旺火“笑”了没有,燃烧充分后是会慢慢塌下去的,但人们忌讳这么说,用笑来代替,一年的新期盼从此开始,但是不到正月将尽,年就不算过完。

           **串亲戚:使节互访**

从大年初一开始,大家尽情享受着一年中少有的清闲时光,四处走亲访友。婚丧嫁娶,也尽可能安排在此间的吉日良辰。村里常常走出去相当一部分串亲戚的人,来而不往非礼也,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也新来了一批串亲戚的,主要是出嫁的女儿带着孩子们回娘家探亲。

我们这些小孩子除了物质上好吃好喝外,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见识了其他村子的村容村貌,内心倍感新鲜,跨村结识了新的玩伴,学会了几样新的玩法,听会了一些不同口音的方言,并把自己经常玩的游戏进行了发扬光大,堪比是各国使节友好互访,互通有无,借此发展起了良好的双边或者多边关系,播下了友谊的种子,为来年的重逢埋下了伏笔,期冀着年年岁岁永相好。

             **庙会:饕餮盛宴**

如果说除夕夜是各家各户的闭门家宴,正月里走亲访友是各式甜点的话,那么周边各地隆重的庙会则是集体狂欢的饕餮盛宴。

上到政府,下到民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政府支持有经费,民间出力有智慧,群策群力,其乐融融,绝对是一群人有组织有预谋的狂欢。

那些“东方夜放花千树”和“一夜鱼龙舞”的句子,都不足以形容其时热闹。大戏台早早搭起,高音喇叭声震八方,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尽在台上演绎。二人台唱得正欢,《走西口》《打樱桃》曲目精彩。黄河岸边,九曲灯会阵,365盏灯笼,布成九宫八卦,让人们在其中兜兜转转,转出一年的好运气。

高跷队秧歌队等各村镇文艺代表队,穿起艳丽的演出服,摩拳擦掌,列队按序进行汇演。我们则在人群中挤来挤去,争取最佳观看位置。大孩子们走街串巷自得其乐,小娃娃们由爸爸妈妈抱着到处游逛,耳旁人声鼎沸,眼前目不暇接。

然后,就在这鼓乐齐鸣的载歌载舞中,就在这样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中,年节的气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我们。

而今,每次一想到儿时过年的种种情状,禁不住眼眶潮湿,深入骨髓的想念,永不磨灭的记忆,不为美食,不为新衣,只为给与自己幸福童年的家人,只为给予自己真挚善意的乡邻,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最能代表我此刻回忆儿时年味儿的心境:

我能感受到非常安静的幸福感。吸入空气,吐出空气,呼吸声中听不出凌乱。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