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思想《正面管教》孩子
现在市面上很多育儿书是个案归纳法写成的,用在别人家孩子身上管用,但是并非自己孩子也有用。
《正面管教》是由教育学博士、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简·尼尔森写的畅销书,和很多育儿书不同,本书是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鲁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为基础写的育儿方法。已经经过了25年的验证,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它教导家长们如何不惩罚也不骄纵的培养孩子自律、有责任感、拥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在出版的这25年里,无数的父母因为这本书改善了和孩子的关系,他们不再对管不了孩子而生气,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快乐。这25年来,也印证了书中的方法可以给孩子带来长期的积极效果。
“管教”的原动力是教会孩子自律。
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
全书的脉络很清晰:
第一,介绍正面管教的方法有哪些;
第二,阿德勒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怎么和正面管教相联系;
第三,用正面管教的方法重新认识孩子的各种行为;
第四,从父母、老师的角度,分别写怎样运用正面管教方法来引导孩子。
书中很多章节都提到了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也是阿德勒重要的思想之一。
下面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运用阿德勒思想来正面管教的。
孩子是社会人
个性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这一点书中主要是以孩子的不良行为的真正原因来运用的。
孩子的不良行为主要目的是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求存模式”。书中详细描述了很多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家长或者老师应该怎么回应。
作者还特意提出了赢得十几岁孩子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这就像是大人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
还有一点,阿德勒强调人的生活风格约四五岁时家庭环境中形成以后几乎一生不变。他非常重视家庭行第、出生次序、和家庭气氛对儿童性格类型形成的影响。尽管阿德勒强调家庭环境在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但是他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天生的潜力和欲望。
一个人在五岁前,其生活经验已经决定了他(她)成年后解释自身遭遇和回应的方式,对于“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应该期待些什么”有了基本答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家庭氛围影响孩子们的性格相似度。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由两个宝宝,而且两个宝宝的个性截然相反。通常大宝给人的印象都是朴实、责任感强、独立、性格温顺。二宝通常给人印象则是调皮、娇惯。
阿德勒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描述,长子女一般具有保守主义倾向。
次子女一般会利用某个领先者,与自己比较,然后努力超越他。
幼子女是问题儿童的高发群体,易有自卑感。
正面管教对孩子的性格观点延续了阿德勒对孩子出生顺序的解释,不过作者认为特殊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们出现性格相似的情况。
这样的父母一定非常恩爱、互相合作,在养育孩子的方式上彼此认同,并且孩子们都觉得父母很爱他们,对他们很公平。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孩子们的察觉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鲁道夫·德雷克斯
书中举了很多这种例子。
比如,父母带着三个孩子去看房,过程中老大和老二总是抱怨太累,老三由于太小,所以累了父母可以抱着睡觉。
第二天再去看房时,妈妈把老大和老二留在家里,让他们和邻居玩儿,带着老三去看房。
老大也想跟着去,妈妈怕他太累,坚持把他留在了家里。
当天晚上回到家,发现老大把老三的座椅弄坏了。
这个例子中,老大就将看房不带他,而带老三去,解释为,妈妈爱老三胜过爱他。所以他要报复。
遇到这种情况,书中给出了解决办法:
父母应该先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第二步,表达对孩子的同情。可以说一些自己小时候同样的遭遇。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第四步,让孩子自己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社会责任感
阿德勒认为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所有的生命意义,都在于对他人的奉献和相互合作。
阿德勒最伟大的发现就是自卑情结的产生是人类与生俱有的,也受人的早期记忆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早期的家庭或学校中没有学会与人合作的精神,对人类和社会都不感兴趣,那么他就可能会走向犯罪。
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这种自卑会使人自暴自弃,但也会逼人奋进,把缺陷和不完美转变为自身的优势。
在正面管教中,宗旨是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责任感。
人的社会兴趣来自于儿童早期与父母间的合作关系,因此父母培养儿童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唤起儿童的社会兴趣,漠视儿童和溺爱儿童是影响儿童社会兴趣发展的两个重要原因。
平等
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作者提到的自尊,是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和自省,而不是用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对是错。
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后,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通常会不自觉的羞辱对方,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犯错的原因。
孩子们真正想表达的是自己需要归属感。
父母想要获得孩子的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孩子,作者给出了相互尊重包含的几个态度;
1、对你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
2、对别人的观点以及你自己的观点的兴趣;
3、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付责任的意愿。
书中有个案例:
有一个五年级学生杰森经常在课堂上发脾气,布拉德老师以前用的都是惩罚的手段,比如去门外罚站,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后来布拉德老师以相互尊重为理念,和杰森谈话,先表达自己对杰森这种情绪非常理解,而后说自己也有非常生气的时候,问杰森是否可以下次发脾气时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这一对话完全是平等对话,而不是老师高高在上的命令学生怎么样。
之后杰森隔了好几天才发脾气,并发现了自己发脾气时身体的变化。
布拉德老师再次出主意:当发现自己身体变化时,可以自己去教室外冷静一下,方法可以自己摸索。
杰森照做了,慢慢的情绪稳定多了。
孩子和大人拥有同等的价值,他们需要获得大人的尊重。
这个案例中杰森虽然是个孩子,但是布拉德老师把他放在了同等地位进行谈话,充分给了杰森尊严,让杰森想到了能冷静下来的方法。
作者将阿德勒的观点运用到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书中的几个案例可以印证这个观点还是很有效果的。
结语:
正面管教的目的在于获得积极的长期效果,以及立竿见影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阿德勒在80多年前提到的育儿观点同样适用于今日的社会,人性是不变的,《正面管教》在阿德勒育儿观点上加入了很多实操过程,让大量的父母、老师更容易进行实践。
更多渠道关注我(名称均为 甄冉的书影部落):今日头条、微博、简书、豆瓣、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