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
见
在朱光潜先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谈到几点关于学生容易脱离社会的不好现象。在此我也谈谈几点体会。
感
作者写道,书生好像自成一个阶级,一个清高的阶级。从某个角度看,的确是这样的现象。就现在而言,很多人总觉得高中学习到的知识,已经是人生的最高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似乎无所不涉及。
现在回想,那都算个啥,无非在吹NB上占点不要脸的上风,实际上对社会的贡献、对生活的指导,也发挥不了多少意义。
大学毕业那么多年后想想,初高中的学习,只不过是培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让你在大学里能够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和研究。再多的也没有。
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
这样的现象,从古至今好像一直存在。一方面在学校或者说教育机构的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就中学生而言,若是没有分科,他们面临着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等最少九门课程,没有说哪一门轻松,也不会因为有三门是主科而轻易放弃剩下几科不管。压力就放在这里,学不学都要跟上,哪还顾及到社会、生活。
家长们其实也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多了解课外知识,多培养兴趣爱好。想法大家都有,而现实呢,谁愿意冒这个险,万一赌错了怎么办。
思
其实也不能都怪教育,社会的竞争也一定地影响了这个阶段的决策。考上好的大学,总比没考上的更有机会吧。就算大学混个四年,专业上没学到啥,有了文凭学位总比没有文凭学位的机会更多吧。
所以,没有一定条件为后盾的大部分学生和家庭,永远不敢冒险,毕竟这是改变命运的可能的唯一途径或者说是捷径。
即便如此,我觉得还是要为“全面发展”打电话。学生在最富学习能力的这么几年,还是要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多看看社会是什么样,多体会体会生活是如何艰辛。象牙塔只是个理想的国度,最终还是无法逃离现实社会的魔掌。
大学时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已经是最后的追赶他人的时间。中学时候为了能够有机会进入同一赛道,已经耗费了大量精力,放弃大量实践的机会。大学里面对的大千世界,大可不必抓紧享受,要做的仍然是学习、体验和投入。
充分发展了能力和素质,走上了社会后,才不会感叹大学期间为什么不多泡图书馆,为什么整夜做的只有DOTA,为什么别人就创业了为什么别人就成长了,而自己还是个小朋友,放学回家吃饭看电视的小朋友。
行
每每看到高考正酣,就会浮想每每看到高考正酣,就会浮想联翩,想着如果我有机会为这帮终于离开高中煎熬的娃娃讲一次课,那该会多么感慨。
我会告诉他们,高考读大学只不过是一个过程,它不是终点。进入大学,无论是怎样的大学,你都有同样的机会接触和学习知识,也请珍惜那四年的时光,珍惜走入社会前最后四年的冲刺时光,珍惜最后与他人缩小差距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