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是否我真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是否我真的拒人于千里之外
信天谨游
按:我是在2006年认识信天兄的,后来由于项目合作的缘故,我们有了更多机会交流与探讨,更是加深了彼此对公益的理解。
“信天,你好像在拒人于千里之外呢。”这是一个想去山区义务支教的女孩和我在MSN上交流半个小时后说的一句话。
事情是这样的,云南义教聂絮(已回城)发短消息给我,说有个苏州女孩“云裳”想去山区做义务教师,希望去我们在云南修建的学校教书,让我晚上一起在网上交谈此事。
开始,“云裳”满腔热情,表达了强烈帮助山区的愿望,希望到那里后能使当地孩子生活更好一些,还说要用镜头去改变那里的状况。
听到这里,我和聂絮几乎同时说,请不要试图改变那里的状况,你若是教书就专一教书,若是打算改变那里的状况的话,最好不要去。
接着,“云裳”说,要给当地小孩找到资助,联系城市的朋友送衣服书包文具等,使他们安心地读书,快乐生活。我和聂絮犹豫着说,还是不需要了吧。
聂絮刚义教回来,在送衣服书包文具中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仅凭热情很难操作。送东西给那里,孩子们不一定就会快乐,送不好也会痛苦,产生矛盾,关键在于如何操作,而且太偏远不通路的学校实难送达,助学不能单方面自己心里感觉着好而去做。
“云裳”说,那我能做什么呢?我真的想帮助那些穷孩子。看到媒体的有关报道,我很感动,我想去山区支教也不是一天的想法了,几年来一直就有这个愿望,去山区教一年书。
我回答,如果你真想去支教,那就去那里踏踏实实地教书,把自己当成当地的一个普通老师就可以了,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千万不要有改变那里现状的意图,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为你根本就改变不了那里的状况,那不是个人所能改变的,如果你非要改变的话,你会感到很痛苦。
听到这里,“云裳”幽幽地说,信天,你好像在拒人于千里之外呢。
聂絮插话,我当初也有你现在的想法,可是去了之后发现很不现实。“信天”的回答是经验的总结,看似拒绝,其实是对你负责。要不你跑去一趟,发现和你的想法差距太大,无法面对和接受,再跑回来,不是浪费精力吗?
我告诉“云裳”一件事:前几天,也有个人打算去支教,还发了一个链接,是那人的简历和文章。文章中说,他非常想帮助大山里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上课。最好找个景色秀美的地方,村民们善良友爱,没有矛盾,和睦相处……看到这里,我真想再加两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我心里明白他要去的那地方是世外桃源啊,我上哪儿找去?后来就和那个人说,非常谢谢您的爱心,我们这里不缺少义教了。
“云裳”又问我,如果要去那里教书,需要什么条件。
我的回答是:
1.要有个平和的心态。不要把义教当成很美好的事情。你不是去体验生活,而是去承担责任。
2.自己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因为通过我们去那里的义教是没有工资和补助的,如果没钱那是不现实的,即濮存昕说过的“大胆施爱,无讳言钱”。
3.要得到家人支持。父母好不容易把儿女养大了,而儿女却要去山里帮助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是否能理解,是否同意儿女去那些地方?
4.专心教书,不要指望你的到来会改变山里的状况,不要对自己和山里有过高的期望,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故要踏实。
5.注意自己的形象。你的言行举止将会影响到学生们,也会影响到当地老师们,去了要起到好的表率作用。
6.忍。
最后我和聂絮劝“云裳”,回去先和家人商量一下,看家人意见如何,是否支持,这很重要,并把简历先发过来,我们再谈。
经过沟通交流,一个月后,“云裳”放弃了去山区支教的想法。父母对她的安全不放心,而她也在理智地考虑后,觉得条件还不成熟,就不去了。之后又有两个人联系要去做义教,恨不得立刻就飞去,经过我“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交流后两周内冷静下来,先后都放弃了。
有很多朋友看了媒体宣传,对助学产生浓厚兴趣,有的人就也想去山区支教。这些朋友的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但支教并不是只有热情和爱心就能够完成的事情,真正的山区支教是一种苦役,枯燥、寂寞难耐,在那些偏远的山沟里,像农夫一样进行着助学的艰苦劳作。而外界的热心朋友们对待支教,好像是带着望远镜,他们只看到了支教工作的表面,真正的支教生活和当地的具体情况,他们是很难看到、很难体会到的,毕竟这山区和城市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
那种思想观念的差异、价值观的取向、行为方式的迥异、判断是非及衡量标准的尺度,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想去支教的朋友们所面临的严峻现实的问题。是否能勇敢面对,是否能沟通融合,是否能宽容理解,是否能成熟做事,也是那些想去支教的朋友们事先要充分考虑的事情。
很多想去支教助学的朋友都比较年轻,他们刚刚脱离了少年时代,简单地认为支教也并非难事,也许他们真正爱的不是助学本身,只是对支教生活的不确定的向往而已。可山区的现实性,又与这些年轻朋友的想象差距太大,千百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碾子是碾子,缸啊还是缸,并不因为城市年轻人的到来而改变。有的年轻朋友,拥有热情和爱心,但缺少真正的行动,拥有善良和决心,但缺少坚持的勇气。
何其芳在《夜歌和白天的歌》中写道:“没有爱情的人,为没有爱情而苦恼,有了爱情的人,又为有了爱情而苦恼。”助学也是这样:想做义教的人,为没做义教而苦恼,做了义教的人,又为做了义教而苦恼。
想去做义教的朋友们,请先冷却一下火热滚烫的心吧: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代表爱情,只是玫瑰做到了;
不是每一种树都能耐得住寂寞,只是胡杨做到了;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条件艰苦的义教生活,你真的能做到吗?
(下图:塔里木河边的胡杨林)
【转】是否我真的拒人于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