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刻意练习》:让你的努力插上成功的翅膀

2023-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晌贪欢2023

许多人误以为,想要成功或者成为专业领域的大师,只要足够努力就可以达到。

当代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曾说过:“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先生的话有道理,但不完全准确。

如果说才华是刀刃的话,那么老舍先生的日夜读书和钻研探索,就是不断作用的力,是磨刀的过程。

而真正的磨刀石,是过程中运用的有效方法和专业反馈。

没有力的相互作用,刀刃与磨刀石之间不可能擦出碰撞的火花。

但磨刀石不够精细,磨刀的力度和角度错误,也很难磨出锋利的刀刃。

选对磨刀石,用对磨刀石,才华才能越磨越锋利。

成功,在于努力,但更在于努力之上,采用的方法。

那么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怎样才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里凭借努力和练习取得成功呢?

两位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和罗伯特·普尔,通过对大量历史名人和当代各行各业中杰出人物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经过细致缜密的研究和思考,最终为我们推出了《刻意练习》一书。

刻意练习,并不是普通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努力的练习”或者“有目的的练习”。

而是基于科学方法研究下,提出的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论,是对任何行业或者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来说,学习的黄金标准。

 

正如推荐序所说:杰出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巧。

刻意练习,如同为努力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帮助每一个人飞向成功的目的地。

01

刻意练习,是超越传统训练的策略

《学习之道》一书的作者芭芭拉·奥克利曾提到,她小学到高中数学成绩一路垫底。

后因职业需要,不得不重新学习数学,于是她放下工作,重回学校。

最后,凭借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竟然取得了工程学博士学位,留任教授。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就是在无效重复;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在消耗天赋。

芭芭拉过去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方法,后来的成功则是因为,她为自己创造了适合的方法。

一个人仅付出努力,是无法取得长足进步的。

 

无法成功,不是因为没有天赋,而是缺乏有效的方法策略进行练习。

《最强大脑》第一季的“脑王”——王峰,2009年获得“世界记忆大师”称号,2010年、2011年取得世界脑力锦标赛冠军,是普通人眼中的天才。

但是,据王峰在一次采访中坦言,他在高中以前的记忆力都不算是太好,应该说很一般。

他在中学时,曾因为记不住单词、记不住文章而深受困扰。

进入武汉大学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峰接触到了科学的记忆方法,决定要进行专业化的训练,才取得了后来令人惊叹的成绩。

可惜,人们往往忽略成为天才的过程,只关注天才的光环,更倾向于将光环归结于个人的天生才华。

 

事实是,没有专业且有效的训练策略方法,任谁也无法取得超于常人的成绩。

艾利克森博士在书中写道:“传统的方法只是再寻找一些关于正确方法的信息,然后让学生运用那些知识,刻意练习则只聚焦于绩效与表现,以及怎样提高绩效和表现。”

传统方法之所以无效,因为它往往只强调个人主观的努力程度而忽略更重要的策略。

02

刻意练习,是超越1万小时定律的黄金标准

加拿大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一书中曾提出1万小时定律。

他认为,所谓天才并非天资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一个人只要能够勤奋练习超过1万小时,就能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

然而,1万小时定律带给人的误导是——无论什么样的技艺练习,只要肯积累1万小时就能够取得成功。

艾利克森博士经过研究后,则得出结论为:“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的。”

不讲求方法只一味重复,即使再加1万个小时也是无法取得进步的。

现今,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教育问题,孩子该上的补习班上了,该做的作业做了,但是成绩依然无法提高。

只看到问题,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比如背课文,如果每次只是简单重复跟读,是很难将课文背下来的,还需要加上学生个人的专注和理解,以及背诵方法。

再比如数学题,就算做了100道题,知道了对错,却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错,错误思维在哪里。那么即使再做1万道题也无法提高数学成绩。

重复一样的动作却希望取得不一样的进步结果,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则是懈怠,亦不能进步。

练习的关键在于持续不断的取得进步,而不是凑够时长和简单重复。

03

3个步骤,帮助你拉近与大师的距离

爱因斯坦3岁才会说话,从小显得比其他孩子还要笨拙,但他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付出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

他曾提出过一个成功公式:成功=正确方向+艰苦努力+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无疑是大师中的大师,人们在提及他的时候,却往往偏颇在两个极端。

不是过度关注在他的天赋才华上,就是忽略上述公式中的前后两个条件——正确方向和少说空话,只注意到艰苦努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练习,以达成在自己领域的成功目标呢?

01.为自己找到专业导师或者专业的训练方法

艾利克森博士说:“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最佳的方法几乎总是找一位优秀的教练或导师”

这就是为什么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但值得强调的是,导师应该是在本行业或者领域中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否则,她可能提供不了仅适用于该学生个人的有效反馈和训练方法。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生虽然频繁参加各种补课却无法取得学习进步的原因。

好的老师能够及时指出学生所犯错误思维在哪里,应该用什么方法去及时纠正。

专业的指导和训练方法,可以让你在专业上不断取得进步。

 

但是,如果找不到专业导师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为自己设计训练方法。

也就是艾利克森博士在书中反复强调的创建自己的心理表征。

02.创建高质量的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对于刻意练习,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发掘自己的潜能,而是要构筑它,以便从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变得更为可能。”艾利克森博士强调。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为没有找到专业导师的人提供了一个办法来创建有效心理表征。

既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地练习,并且有效地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仍以学生学习为例:

首先,可以利用25分钟的番茄时间法提高自己的学习专注时间,不需要太多时间,但要投入最大的注意力。

其次,通过做题,考试真题,而非泛泛的任何练习题,进行训练,做题之后检查对错。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纠正错误的做题思路。

无论什么样的练习,想要取得进步,专业的方法和及时反馈都是必要前提。

曾看到这样一句哲言:“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来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

每个人的心理表征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想要在专业上取得进步,都需要创建出高质量的心理表征。

03.跨越停滞阶段

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坚持、再坚持,一个人还是可能出现止步不前的情况。

“要越过这种停滞阶段,最好的办法是以新的方式挑战你的大脑或身体。”艾利克森博士这样告诉我们。

一项调查表明:一位有着30年驾驶经验的司机和一位只有5年驾驶经验的司机相比,30年驾龄的司机未必水平就更好。

这也是为什么一位司机,即使驾驶30年汽车也无法成为职业赛车手的原因。

专业车手需要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创建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心理表征。

并且遇到成绩无法提高时,还由教练或者本人设计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更换方法进行训练。

简单重复到了一个节点就不会取得进步,甚至因为松懈,还会造成稍许后退。

如果你在训练中停滞不前,不是你到达了个人能力的极限,而是当前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找出停滞的原因,更换新方法试一试,就会有意外收获。

 

04

欧阳修曾在给杨公的墓志铭中写道:“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

做一个工作或者从事一项事业,必定要考虑工作的成效;想要取得工作或者事业的成效,必定要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用对方法,你与大师之间的差距将不再是遥不可及。

 

刻意练习,是为不负努力而插上的翅膀,它将帮助你一飞冲天,飞向梦想的远方。

只要梦想的火焰还在燃烧,什么时候捧起它都不算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