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调整教学中的心态?
有时候感觉教学很像德州扑克,每个学期玩三把比成绩大小的考试,前两把给你试玩,第三把则关乎你的绩效和评优,每一把都能让你有一种类似赌博的心惊肉跳。
教学另一点很像德州扑克的地方,就是教学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教学成绩的好坏。别人生源比你好,你会输;别人考前押中试题,你会输;别人在课余抓学生比你更勤快,你会输;即便排除这些可能,别人的学生偏偏在关键的考试中超常发挥,对不起,你还是会输。
以上种种情况看来,要想在教学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学需要你确定地付出精力去采取行动,可是行动带来的结果却是不确定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似乎不太管用。好些时候或许你辛苦了一个阶段,考试成绩下来,发现还比不上平时没那么拼的同事。这时你的内心估计很难不憋屈,想翻盘,还得等上一个多月,但一个多月的每一步,还是意味着不确定的未来,在焦虑与迷茫的包围中,你的心态如何能好起来?
有的教师选择转移注意力:“算了,教师是一份良心活,我问心无愧就行了!”话虽如此,可是一旦身处教学一线,但凡考试就会有成绩的较量,还有上级对成绩的评价以及绩效的考量,这些犹如蚊子一般在你耳边嗡嗡地鸣叫,你很难不跟着抱怨吐槽两句。
有的教师的确做到无所谓:“反正我尽力教,结果能怎么样就怎么样吧!”究其原因,一来他们有可能是处在绩效评估的优势地位,无需突出也能跟随科组“水涨船高”;二来他们可能在资历已经到了一个台阶,或者家里条件也算好,无需突出也能获得相对顺心的物质。如果真的是选择与现实妥协放弃努力,那也未免太过大无畏主义了,因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自己和家人过的更好,被动妥协不能算一个明智的选择。这种情况相信存在不多,尤其在年轻教师和资历尚不足够的教师之中。
良好的心态就像一个包厢,帮助我们隔开外界的喧嚣嘈杂,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思考,从而改善自己的决策和行动。那么,我们如何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心态呢?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把对行动的判断概率化。
教学工作的推动,靠的是行动。对于好些教师来讲,一个具体的行动在他们眼里,要么是完全有用,要么是完全没用,没有第三种可能。他们会选择把好的结果归功于所谓完全有用的行动,如果结果不对,那一定是别的原因。
比如有的教师觉得凶狠能为教学成绩提供有力的保障,他们会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有时学生还真会交付一个好的成绩名次,他们会认为这是凶狠的功劳;有时学生的成绩不够给力,他们会吐槽:“我都这么努力了,成绩还上不来,看来是学生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另外,他们还会对一些同事的好成绩感到奇怪:“好像从来没见过他发火,怎么成绩还能这么好?”纠结之后,他们会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一定是发火的时候不给别人看到罢了!”
完全有用和完全没用犹如两个极端,如果坚持这样的二元思想,教师会盲目死守自认为有用的行动,一旦结果未能达到,就会立马对这项行动全盘否定,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更好的选择,不是考虑一项行动有没有用,而是分析行动有用的可能性大小,也就是行动带来成功的概率,这就是对行动判断的概率化。
比如上面提到的凶狠,简单地判断其有用没用帮助不大,更好的做法是分析它有效推动教学的概率,这个概率不仅会因人而异,也会因时而异。有的教师用起来成功概率大,有的则不然;对某些学生用起来成功概率大,有些则不然;有些情境下使用成功概率大,有时候则不然。总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有了概率化的意识,我们就会对某项行动的看法就会变得包容,既能相信它会带来实效,又能不迷信它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如此一来,心态就能变得稳当了。
对行动的判断概率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最好的策略,就是持续不断地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然后剩下的交给时间。
比如我相信备课比不备课的成功概率大,所以我会坚持备课;我相信在原则上严格比在规则上严格的成功概率更大,所以我会坚守原则,在规则上反而愿意保持弹性;我相信有教学系统比没有教学系统的成功概率大,所以我会花时间打磨自己的教学系统。
第二件事,就是关注系统而不是关注结果。
教学每个核心环节的行动有机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教学系统。宽泛地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系统,只不过有的教师选择亲自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而有的教师选择把各项工作联系在一起,自己负责调配资源。
高手关注系统,普通人关注结果。在遇到成绩不好的时候,有的教师会把它看成是自己改进教学系统的一次良机,而有的教师则陷入结果不能自拔,他们会一直处在纠结和迷茫的焦虑当中。
有的教师会因为结果不好而全盘否定原来的做法,但重新寻找新方法未免成本过大,除非原来的做法真的一无是处。有的教师选择回避结果,原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如果原来的做法本身就好,下一次的成绩没准真的能扳回来。有的教师会把结果视为耻辱,加大对教学的精力和资源的投入,可偏偏还是原来的做法,鸡血满满是好,但如果原来的做法不咋地,结果可能还是好不到哪里去。我自己就有过十分惨痛的经历,曾经为了拿成绩赶上,在期末考前的那个礼拜,特地为一个班争取了10节正课,结果那个班的成绩依然倒数,现在想想还是有的感动。
为结果而纠结其实无济于事,因为已定的结果无法改变,我们能改变的是未来的结果,而决定未来结果的,恰恰是我们的教学系统,所以更好的选择,就是以当下的结果为契机,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系统。
审视教学系统的基本思路,就是在结果中寻找系统改进的切入点。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看看已经取得成功的同事是怎么做的,从中寻找可以借鉴的亮点。
比如最近一次期末考试,我教的两个班分别为第三和第四,前两名同属于另一个同事。刚看到结果的确有点惊讶,因为在第二阶段的镇统考中,我的两个班是第一和第二,这一次是同时落后,而且差距貌似还不小。如果是以前,我估计会郁闷个半天,现在有了关注系统的意识,我很快来了两个深呼吸,然后调出成绩明细挖掘信息。
分析后发现,这次落后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从优秀层看,我有好几个学生,在第一阶段考中达到优秀,但这一次却没上优秀,而这位同事刚好相反,优秀层发挥失常,值得深入反思。
第二,从及格层看,我的两个班,及格的基本上都是平时能及格的学生,剩下没及格的也都是不容易及格的人;而这位同事的两个班,居然能有六七个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没及格,但这次期末考试及格的学生,这点爆发力背后的做法,十分值得我去学习。
第三,从后进层看,这位同事的两个班,40分以下的学生每个班都是9个,而我有一个班就有12个,另一个班也是9个,这点可能意味着,同事在对后进生的帮助上有一套更有效的做法。
挖掘出这三个原因后,我很快就找这个同事请教,在聊天中得到三个信息:
第一,第二阶段考试后,执行了一个小组PK的方案,输的小组要给赢的小组准备奖品,结果学生们都很卖力地学习和做题。
第二,期末考前,这位同事临时给每个学生制定了一个目标成绩,表示要根据学生的分数与目标的差距来决定寒假作业。
第三,期末考前,特地安排了时间让学生整理了自己的时间和导学案,至于后进层的学生,这位同事表示也没有采取特别的措施。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成功,很可能是因为他做对了某些事情。而对于他们采取的行动,有的教师要么会完全照搬,企图回的相同的回报,要么就完全怀疑或不屑:“这招好是好,但对于我的学生来讲行不通!”其实更好的做法,是分析行动背后的原理,根据原理来指定适合自己的行动。行动不能相通,但原理是可以想通的。
比如上述提到的三点做法:
小组PK方案需要班主任的提前布置和推动,目标成绩倒是可以仿效,但这两点背后的共同点,都属于短期的外在激励手段。因为前者需要学生对赢的奖励在乎,后者需要学生对达成目标在乎,两者都能在短期内激励学生,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爆发力。这点给我的最大启发,是把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有机地结合使用,让后者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前者推动学生的爆发力。有了这个思路,就不必拘泥于小组PK和目标成绩两种做法了。
让学生整理导学案和试卷,从而考前能更方便地找到相应的卷子,背后的原理,是帮助学生提高复习资料的含金量。因为许多资料乱作一团的学生,到了考前都是找出哪张看哪张,找不出来干脆借同学的,这样效率很难高的了。不过提高复习资料的含金量,除了及时整理资料,还可以帮助学生做好错题本,两者结合相信效率会更高。
至于后进层学生的发挥,我的猜想是小组PK和目标成绩对他们短期的激励所致,这点有待下一次考试验证。另外,这位同事的两个班都出现好几个30号打后的学生能考及格,这几个在分班成绩中都是不及格,也许是他们过去的实力被耽误了,也许是因为这位同事的教学系统更有效。对于前者,我要做的就是调整预期,只要帮助自己的班级正常发挥就好了;对于后者,我还需要进一步地了解这位同事的系统,从中寻找可以学习的亮点。
第三件事就是教学过程中及时复盘。
有了概率化的意识,我们就可以把教学行动中的技能和运气分开。有了关注系统的意识,我们就可以通过调整行动,让运气在教学中更有可能发生。尽管如此,运气还是不可控的,但我们可以提高教学的技能,而提高教学技能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及时复盘。
对于复盘的时机,只要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你会发现俯首即是。每节课的下课,每次作业批改完,每次备课结束,以及每次跟同事讨论之后......都是复盘的好时机。大多数教师缺的,或许只是复盘的好方法。
复盘的基本思路,就是在承认有运气成分的前提下,假设各种替代可能性。
比如,你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周末作业,就是完成一张试卷,并且说明下一周一回来就评讲。可是到了第二周上课,你发现有一半的学生拿出空白的卷子,还有一部分学生卷子怎么找都找不到,显然你的评讲计划泡汤了。
这件事当然会有运气成分,尽管你千叮咛万嘱咐,可能还是会有学生不小心把时间弄丢,或者真的是忘了写作业,但是如果如果我们想从中吸取教训,乃至于提高下一次周末作业的完成质量,我们就需要进行复盘:
第一,我们事先是否想到哪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弄丢或忘记等原因而完成不了周末作业,甚至主动选择不做周末作业?
第二,我们事先是否想到学生在做周末作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能否有足够的能力想出办法解决?
第三,我们事先是否想过,对周末作业完成不过关的学生如何有效处理,对主动完成周末作业的学生,又如何提供有效及时的反馈?
第四,我们事先是否想过为周末作业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流程,避免每次遇到问题都要匆忙解决,影响其他教学工作的开展?
......
这些可能性有的有用有的没用,但是我们一定要考虑得非常全面,并且非常严肃地面对所有这些可能性,然后从中总结一两条经验教训。
有的教师会觉得复盘没必要,尤其是离考试不远的时候:“就算现在改过来,时间也没剩多少,差不多就得了!”其实提高技能的原则很简单,无非就是从经验中获得有效反馈,可是选择这么做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自利性偏差,说白了就是出了事怪别人。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我的失败都是因为运气不济或队友不给力,而我的成功都是因为自己能力够牛逼;第二是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走了狗屎运,而别人的失败则都是因为他水平本来就不行。
这种态度会让我们自我感觉良好,但是不大可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那么,怎样克服这种心理呢?
一个办法是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和别人的成败换位想象一下,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这样相当于借别人的经历为自己复盘。比如有的同事周末作业管理的不错,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又比如有的同事一节课没讲完一个知识点,我们也可以换位思考他们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吸取的。
另一个办法是长远思考,站在10个月甚至10年的时间尺度来复盘当下的行动,选择更有助于自己成长的方向进行调整。比如我曾经到了中考前三个月才意识到用好草稿纸对学生的重要性,正犹豫还有没有必要为此花时间,后来一想,如果现在不行动,三个月的我会不会痛恨现在的优柔寡断呢?再说,对于学生来讲,用好草稿纸,比没用好草稿纸的成功概率更大;而对于我来讲,现在的行动能让帮助我形成一个思路,让我能更好的帮助以后遇到的学生。这样想了以后,我决定立即行动,帮助学生规范草稿纸的使用。
行动概率化、关注系统和及时复盘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行动概率化为及时复盘提供的分析的基础,及时复盘推动了系统的迭代升级,而系统的升级又促进了行动成功概率的提升和稳定。做好这三件事情,我们就更加自信地面对教学中的不确定,做到宠辱不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