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劫波研究系列之九:分布与共识(4)
人类通过合作机制的建设,在历史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囚徒困境。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就是借助博弈中的合作和协调,促进信息的透明及达成协作。
— 价格战 公共通行 重复博弈 —
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万花筒,透过镜片我们会看到各种美丽的图像。在那个世界里,很多现实中的阴霾会被略去,生命中多少的遗憾和悲伤,悲痛和绝望,都会一一退却,并幻化成孩子眼中绚丽多彩的样子。
我们希望区块链也似这种神奇的玩具,每一次转动都能够除却我们心底的怯懦和不安。在那个国度,我们梦想着远离萦绕我们的勾心斗角,那些争伐和衰败,只和心爱的人一起沐浴阳光,然后静静聆听维尔瓦第的春夏秋冬在山谷间荡漾的声音。
带着对于荣耀和美好的渴望,我们当中的一些人收拾好行囊,望了望营帐中交错的觥筹,再次启程了。路途依旧艰险,还是需要风餐露宿,好在每次重新出发,人类都拥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思考和智慧。在寒冷来袭的时候我们用打火石取暖,在方向不明的时候我们可以掏出怀里的指南针,我们一直往前走,渐渐地已经学会用智能的仪器计算前方的风险。我们跨越了北极厚重的冰川,并曾潜入太平洋深邃的海底。
依照区块链技术给我们指出的模糊的方向,我们就这样再次向完美的世界进发了。我们又一次执拗的来到过去的难题面前,并且尝试运用这一技术打开那道一直向我们紧闭的协作之门。我们满怀期望地将新的公式输入,看看是否能撬动那个坚固了千万年的石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提炼出区块链最核心的五个技术内涵。虽然未来依旧混沌,但我们至少可以将这些技术内核所呈现出的规律放到现实社会中做一番比对,然后看看能否发现几个惊喜的契合之处。前面谈到过三个经典的囚徒困境的案例,那就让我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吧。
第一个是价格战。我们知道引发价格战的根本原因在于某一市场中(比如快递或者城市出行领域),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完全差异化的产品,这个时候市场参与者为了获得更多份额,往往就会采取价格补贴的方式。而一旦有一方开启补贴,其他各方为了保有市场地位就不得不跟进加码,从而让整个市场进入激烈的竞争状态,价格战就是对这一商业现象的形象说法。
我们应该至今还对前几年中国出行应用滴滴、快的提供的十分便宜的打车费用记忆犹新。虽然对于消费者来说短期得到了不少优惠(长期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商家在价格战结束后基本上都会进行提价,以弥补前期的投入和亏损,消费者的获利也会被逐渐摊薄),但如果我们将问题聚焦在博弈的滴滴和快的双方,则可以明显看到这会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
这个时候假设我们可将整个网络约车的服务放置在区块链的环境中呢,是不是就会有一个整体的改观?这里面区块链技术中的开源和开放、不可篡改两大特点或许可以发挥威力。从滴滴和快的补贴大战开始,双方都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模式,在某个时点之后,实际上双方都已经不愿意继续这种自伤式的竞争策略,但由于不了解对方的行动方向,滴滴和快的谁也不敢停止投入。
因为假设滴滴暂停补贴,快的很可能就会在短时间内凭借更大的优惠力度迅速占领市场,这个时候滴滴就会非常被动,反过来的情况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看到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即使双方都清楚很多红包最后肯定会打了水漂,但是仍然不会主动遏制价格战的蔓延。
如果竞争在一个彼此信息透明的交易环境下发生,各方每一次行动涉及的账目都被放置到公开透明的账本上进行,并且不允许随意篡改,那么双方都可以预期到对方不会采用无效的补贴方法,因而只需对自身业务特点和市场环境进行理性计算,选择一种最经济有效的定价方式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将把精力用于提升数据撮合的精度,以及改进客户端的服务和体验。表面看上去,这样会造成对用户的补贴有所下降,滴滴和快的的乘客需要支付的价格也将提升。但放在更长远来看,由于整个出行经济体的效率得到改善,后来的价格回调就不再会出现,实际上用户也会获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个是公共通行的例子,这里面包含两种情形,第一种“协调问题”比如规定车辆和行人都靠右行驶,协调大家养成一致的行动规范。靠右出行的规则我们现在都觉得习以为常,但其实并不是它一出台就可以收获很好的效果,这当中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重复博弈的过程。
去过日本的朋友可以回想一下,在东京搭扶手电梯时是靠左站立的,但在大阪则是站在右方,同样的国家为什么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通行规则?这是因为历史上东京盛行武士道文化,一般在身体左侧佩挂武士刀,为避免不慎摩擦,人们渐渐会养成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大坂是商贾聚集地,日本传统的和服是下前襟右开,这样靠右行走就能够防范小偷窃走胸前的钱包。
二战后,伴随东京等关东地区人口涌入大阪,时常会出现一部分人靠右,一部分人靠左的情形。直到1970年大阪举办世博会,官方为展现礼让风俗,配合习惯右侧行走的外国游客,推行扶手电梯“靠右企,左道行”,又经过了一个适应期之后,大阪才最终发展为现如今统一右行的规则。
类似重复博弈的情况比如小区里的餐馆,由于店家会和居民产生一个多次售卖的关系(与旅游景点里提供的服务多数都是一锤子买卖不同),因而其在定价和供应标准中所采用的策略,会不断致使后续的交易过程发生变化。区块链就是一种通过重复博弈不断产生共识的系统,里面的策略规则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本质上是来自底层多次博弈的抽象总结,反过来这些规则又将影响整个机体后序的持续演进。
与日本靠右行的案例不同,由于小区餐馆中商户和客户之间利益不一致,所以这里的重复博弈就不仅仅只是协调好各方预期就够了,更加需要解决其中存在的诉求冲突。我们在之前文章中曾经讲过的修路的例子就属于这类,这也是公共通行中第二种“合作问题”的情形。遇上修路只剩一条道通行的汽车司机们,彼此间的利益诉求并不统一,因为任何让对面一方先通过的行为,都意味着自己需要等待更多的时间,这种情况下重复博弈的目标就是要让利益相悖的各方最终能够达成合作。
过去我们一直通过交通规范的教育,试图使司机养成谦让的礼仪,但常常效果不佳,本质在于除非大家都预期对方能够遵循这个规则,否则仅仅是自己遵守就有可能利益受损,因而总有人会选择先去做破坏。还有一小部分人的心态是如果对方遵守,而自己不遵守,就可以把最基本的等待时间转嫁出去,所以也会倾向抢先行驶。
我们来看看如果尝试利用区块链会有什么不同。之前我们提到了区块链加密的技术特性,并且知道了它的两个主要含义,先将第二项代入到这里,即每个司机拥有一个自己管理的去中心化的数据账户,每次“让”或者“不让”的行为都会被记入到账户中,该记录也将成为司机今后购买保险、维修车辆等的定价依据。
紧接着我们引入加密的第一项技术,也就是我们保证这次行为的数据仅能被有限的应用到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能授权作为司机其他一切社会行为的参考。例如司机需要和妻子出国旅游,即使在之前的通行中他选择不让对方,也不能将该数据给到航空公司让其作为涨价的借口。此外,这种多场景的应用还会与个人数据账户的收益紧密捆绑,在区块链出现之前,这些数据更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中心化组织出售,也因而引发了诸多的隐私泄露和安全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该司机在交通中产生的数据仅能被应用到车辆相关的领域,比如其在日后发生贷款买房的行为,我们也可以部分参考上述信息。因为在贷款定价中我们主要考察的就是一个人遵守规则的可能性,也即违规的概率问题,而航空公司的票价是一次性的消费行为,更多应该体现对于同类舱位选择者提供的无差别服务。
在传统的博弈理论中,我们甚少关注个体博弈带来的加密和隐私保护的难题,即一个人受到激励后原本希望做出有益的举动,但是考虑到后续有可能遭受报复,因而被迫选择了缄默不言。我们在生活中会见到这样的例子:有人偷盗了公司财产,知情者虽然有心检举,但却因为担心揭发到审查中心的行为不能得到很好的保密(比如审查处有人就是盗窃的同谋或者好朋友,可能提前向偷盗者报信),因而选择知情不报,这种情况下作恶的行为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本质,事实上就在这里营建了一个不存在利益偏向的审查机构,配合加密技术的使用,就可以很好的达到促进善意行为的效果。
*文章为作者李凯龙(ID:KalpaTech)原创独立观点。 未经授权, 禁止擅自转载。
*李凯龙,数字机构劫波科技创始人兼CEO。
李先生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拥有香港中文大学mba及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文学学士文凭,并被公派到欧洲多个国家留学。李先生曾供职中美顶级的一/二级市场投资及基金;曾于腾讯从事研究与投资工作,期间在腾讯研究院担任首席研究员;曾出任中国五百强佳兆业金融控股总裁助理职务,负责战略业务规划及金融/科技/消费板块的投融资和运营管理。李先生还是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及研究生课程讲授学者,并为清华大学院系校友会之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