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_平淡的生活_02_焉知非福_2_其实不想走
之后他和堂哥商量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北京注册一个和太阳能相关的公司,运用他这几年积累的资源,俩人在一起干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堂哥本来力邀他去太原一起干的,他以在北京可以更好的推动工作为由委婉拒绝了。他之所以不想离开北京,其实内心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其一,那时他理工大学的硕士学业还没有结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进来了,他不想半途而废。其二,北京就好似站在山顶上,可以俯瞰中国其它的地方,就像上海人认为除它之外,其它地方都是乡下是一个道理。说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对其它地方有巨大的心理优势,那一点儿也不为过。其三,十年前他已经因为高考移民的缘故,灰溜溜的离开了一次北京。现在好不容易重新来到北京,重又考进了自己当初迫不得已离开的母校,这一次说什么他也不想再一次夹着尾巴离开了。另外,他前前后后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六七年了,这是目前除了湖西之外,他生活过时间最长的地方,他已经完全适应了这儿的节奏和氛围。再说自己也没有离开的打算,退一万步说,即使今后要离开,那也一定要功成名就、昂首挺胸的离开。堂哥对于他在京注册的提议,当时也并没有太反对,毕竟北京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在那儿摆着呢。以后投项目,只要一说这是北京的公司帮着出的策划方案,档次立马就感觉高了不止一个等级。
就这样,虞道光一边念书,一边把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和堂哥共同经营的生意上。因为在北京有公司,他名正言顺的给自己印了几盒精美的名片,并冠以总经理的头衔,并且还印上了自己还未拿到手的北理工管理硕士。每当别人借过名片,投过异样的目光,然后再毕恭毕敬的叫声“虞总”,你甭提他心里有多美了。在他的努力下,开始阶段堂哥的生意确实有了某种程度的小幅增长,再往后又开始停滞不前了。于是堂哥不停的给他打电话,给他描绘太原这边营商环境多么多么的好,还邀请他和弟妹一起过来考察。那时为了和自己总经理的名头相称,他的开支比平时又大了不少。堂哥虽然会给他一些车马费,但那些钱和他的开支比起来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窟窿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虞道光不得不低下了头,认真思考堂哥向他发出的邀请。自打1999年的春天再次来到北京,转眼七年的时间过去了,除了有过短暂的辉煌之外,大部分时间自己都处于经济拮据的挣扎之中,现在债务缠身,如果不主动求变,自己好像也看不到前面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了。既然现在堂哥主动伸出了橄榄枝,自己也确实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他心想不如暂时放下自己的小九九,下定决心远走太原,放手一搏。虽然在北京他还有很多放不下的事儿,特别是自己无比看重的自尊,但和现实面对的经济压力相比,面子也就算不上什么事儿了。
下定决心之后,他就开始和朱安琪商量,看看她是否愿意放弃北京的生活,和自己一起去太原发展。其实他心里也清楚,朱安琪不会给他设置什么障碍的,说是商量,本质上和通知差不多。朱安琪自从生完孩子回北京后,就再也没有正经上过班了。如果不是因为虞道光和别的女人有染,父母一再催促她,她是断然不会放下一岁的多儿子来北京的。再说在老家生活多滋润啊,天天有老妈伺候着,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哪像在北京很多生活上的事儿都需要自己做。所以虞道光要去哪儿生活,对于她来讲没啥区别,自然她也没啥意见。她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无论虞道光去哪儿,她一定要跟着,以防他故态复萌。
既然两个人意见达成了一致,接下来的事儿就简单多了。打包好衣物,房子委托给中介。二人开上那辆二手桑塔纳2000,一路西南,远走太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下一个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