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类临时思维 逻辑

概念:一切知识的基石

2018-07-06  本文已影响361人  得一说

文/得一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概念是概念。

对,今天讲讲关于概念的概念,这个元认知先搞清楚,咱们才能继续玩下去。

一、文字解释

1.概念(Idea;Notion;Concept),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自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

2.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

3.心理学上认为,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

4.概念是一种认知工具,人类的学习方式都是从体验、试错、观察到学习、思考,越是高级的认知过程,越要使用到概念这种工具。

5.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 —— 少有人真正拥有的高级能力 —— 对其最朴素的描述无非是:

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二、图形解释

我们会将自己的经历、知识等认知过程中的产物进行编码,然后形成概念,之后再将概念应用到不同领域中。

摘自永澄

三、类比和隐喻

1.人脑操作系统。

我们的大脑里都有各自的操作系统,它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地、持续地升级。

而我们的操作系统主要由两个紧密相关的部分构成,也是我们要持续升级的:

概念及其相关方法论

2.向水学习。

水走的路径一定是阻力最小的路径,每个人的成长也要走阻力最小的路!

问题来了:阻力最小是不是没有难度?

答案是明确的:一定有难度,有的时候甚至很有难度!

掌握一个概念就可以用一辈子,而不是去学那种只能用一阵子的东西。

掌握概念是阻力最小的路,但是它并不见得是难度最低的路。

3.复利模式。

我们的脑子里, 就是我们操作系统里 , 描述正确的、理解完整的概念和方法论越多,我们理解新概念、新方法论的速度越快,融会贯通能力也越强。

四、例证

1.李笑来的母亲教他如何阅读教科书。

李笑来有个在图书馆工作的母亲。刚上初一的时候,母亲花了几分钟教他如何阅读教科书:

你看,这么厚厚一本书,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

讲一个概念就要花费一个章节的篇幅,从结构上来看,其实讲的都一样,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概念,要说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

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使用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

这些都弄明白了,一个概念就算是学透了,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这本书算是看懂了,就这么简单。

这是学习任何概念的方法论。

李笑来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好,源自这几分钟的教育,那一瞬间,他升级了:

懂得了概念的重要性;

了解了教科书的结构。

对此,他自然而然地发展出了一整套方法论:

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领回来教材,第一件事儿不是去“包书皮”,而是把每一章的重要概念都抄一遍,随后直接死记硬背到脑子里……

是否完全理解并不重要:

那些将要通过学习、理解、应用、练习等手段消化吸收的概念早已经一个字不差地记在脑子里。

所以可以随时调用,没有死记硬背过的人却不一定能随时调用, 他们不去翻一下书断然想不起来完整具体的定义。

那些之前属于“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相当于给自己的大脑安装了很多个“传感器”,一旦听到有人提到它们,因为熟悉,脑子里就会有反应。

若是之前完全没有过死记硬背,那些概念在脑子里根本不存在,那么在走神的时候,即便有人在身边提到那个东西,大脑也全然不会有所反应。

2.尝试算一笔账,看看你到底有多么忽视概念。

•  问题A:W经常拖延,他动不动就什么都不想干了,无论设置Deadline、还是惩罚基金、或者是同侪监督都没有用,就是不想干了。

•  问题B:M的情绪有点暴躁,动不动就会发火,团队成员都没有办法和他一起协同,大家给他提意见,他就会摆出一副要跟人拼命的样子,觉得别人在质疑他。

•  问题C:S的目标总是有些问题,定了的目标,执行的过程中总是会放弃,动不动就要破罐子破摔。

•  问题D:X掉入到游戏里就无法自拔,经常因为玩游戏而错过了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来做个假设,你拥有这4类问题,分别找相应的老师解决:

A老师咨询费大约要1000元,B老师通常要收3000-5000元(因为情绪处理的老师收费都贵),C老师大约收800元,D老师要帮你戒瘾,要陪伴一年左右,费用在5000元左右。这都是极其保守的收费,如果你要在一年内解决这4个问题,大约需要12000元。

1.2万元不算事,麻烦就麻烦在:治标不治本。

这四个老师如果都能够给你谈谈本质也就罢了,但是如果遇到那种“列表式”治疗法(类似于关于治疗拖延的10种方法、做到这8点情绪就能好、达成目标的12种必备技能),很可能还会导致你的解释系统的不自洽,在未来产生更多问题。

有个概念叫:问题根源,这个概念讲的就是因解释系统的不自洽导致的问题发生,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各类问题,必须要从解释系统上努力,不断澄清解释系统并且调整其内部逻辑自洽。

其实,上面的四个问题解决起来根本没有那么麻烦:

你只需要知道两个概念:动机、结构,并将这两个概念合二为一变成“动机结构”(详见原文:《自我管理系统重启初始化操作》),那就会瞬间明白这四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一旦明白“动机结构”,所有因为动机结构变化产生的行动问题,都可以用这个套路解决。

什么叫高效,高效不是在具体细节上搞搞搞,而是在最关键的本质上解决问题。

看似搞清楚概念这件事情很麻烦,但要把视野放在大时间周期上,就会获得边际效应。

每多解决一个问题,因掌握概念而产生的收益就会增加。

3.想要运营一个互联网项目,要明白一些基础的概念:

比如,活跃度(Active Level),留存率(Retention),实际推广效果(Net Promoter Scores)等等……

4.司机的概念。

很多人都是在考过驾照最终上路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之前作为行人对安全是多么地“没概念”。

很多新手司机,他们普遍认为之前没怎么仔细想过或者完全没想到的,排名前三位分别是:

司机坐在车里,有完全看不到的盲区

车这东西,真不是司机想停下来的时候就能瞬间停下来的……

行人在晚上穿着暗色衣服在路边走非常危险……

大多数司机会因为意识到之前并不知道或并未留意的“概念”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自己走在路上作为行人的时候,不再抢过红绿灯了,当然也绝对不会穿着暗色衣服在路边行走了。

五、练习方法

生活中的每个概念都需要审视、清理、升级、再重新审视、重新清理、再次升级。

1.立刻开始攒概念:

1)用笔记软件建立个文件夹,里面写满各种概念;

2)不要贪多,从一条概念开始构建;

3)每一次使用这个概念,就把概念的应用场景记录下来;

4)耐心等待概念的复利效应。

2.避开有毒的概念。

有毒的概念就好像是毒蘑菇一样,不能随便吃。

比如:阅读速度。

基于这个原本就毫无意义的概念,很多人痛苦了一辈子,苦苦思索:

如何才能提高阅读速度?

然后,还有人赚了一辈子钱,教别人根本做不到、其实做到了也没意义的事情:

快速阅读、急速阅读……

他们兜售各种奇技淫巧,信之者亦众,他们由此“发明”了一系列没用的却貌似有用的概念:跳读,扫读……

真正有意义值得研究的概念是:理解速度。

还有哪些有毒的概念呢?

3.通过更新概念习得聪明。

在任何一个领域,对该领域中重要的概念无知,那就真的与白痴无异 ,这事儿跟“智商高低”全无关系。

所以,学习就是让自己变聪明的过程,习得那个领域中最重要的概念,琢磨清楚相关的方法论,就马上“不那么白痴了”。

方法:

1)不断清理自己的概念、扔掉该废弃的;

2)不断吸收新的、有必要的概念;

3)通过应用不断完善与那些概念相关的方法论。

六、运用场景

清晰、正确地使用概念去解决问题,效率会很高。

1.模式识别:

如果我知道“狗”这种概念,我就会对路上见到的四条腿、长毛、嗷嗷叫的动物有一个认知。当然,这是极其简单的模式识别,类似于创业方向选择这种决策过程中,就要调用若干种概念进行判断,比如说“增长”、“熵”、“边际成本”等。

2.人际交流:

如果说我们都知道了“投射”的概念,那么,我们在交流世界观上,就会变得异常简单;如果你不懂“路径依赖”的概念,在遇到我说的那句:“单一优势的竞争会让你大概率的掉坑”,你的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吃力!

3. 改造世界:

模式识别和改造世界分别对应着解释和决策系统:解释系统的作用对应的是模式识别,决策系统的作用对应的就是改造世界。

试着理解一下,如果你了解“复利”、“边际效应”、“复杂系统”、“黑天鹅”的概念,那么你在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时,就不会调用经验系统,面对一些诱惑就会有更坚定的定见,焦虑感就会大幅度降低。

如果你拥有更多的概念,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就会更精准,更有效率。

我是得一,我们下个概念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