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幼儿教育亲亲妈妈

请不要再用惩罚“肇事者”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复仇行为”!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1人  45f4ff1473e7

问题现状:

“宝宝乖,不哭,都怪这地板”,说着,就举起手来狠狠打了几下地板,“好啦,以后它不敢再碰着宝宝了”。

百家号:90后的星星老师说幼教

不知大家是否有这样的体验,我在童年时,妈妈就曾经这样“呵护”我,现在想想,这样的方式真的也不可取啊,虽然,那一刻我确实觉得妈妈帮我“报仇”了,有的时候也会破涕为笑,但是,此后我有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找借口,逃避,责怪别人。【这是我大姐姐曾跟我说过的,论起找借口,也是没谁了,哈哈哈,在此并不是“讨伐”我的妈妈,因为这已经是她觉得最好的方式了(谢谢妈妈),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更适宜的做法。】

解决策略:

一.不要过度紧张。

之前已有文章说过,家长的焦虑、紧张会加剧孩子的焦虑、紧张,觉得问题很严重,会吓着她们,轻微的磕伤碰痛是正常的,回想每个人的成长,基本都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无需过度紧张,正常看待即可。

今日头条:90后的星星老师说幼教

二.疼痛是互相的,我也给你揉一揉。

大家都说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也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这样做:

“我看看磕着哪里了,来,给你吹一吹”,吹完以后亲一下宝贝,安抚、缓解一下情绪,当孩子稳定以后,摸摸地板,“刚刚宝贝把你也磕着了,你也疼了吧,我也跟你摸摸,对不起,宝贝不是故意的”,你也可以引导孩子一起摸摸。

很多家长有可能会说,地板是死的啊,它又不会疼,你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其实,在孩子的世界中,一切都是活的,一切皆有灵性,也就是心理学中的“泛灵化”特点,对他们而言,对一个洋娃娃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块地板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我们初期这样做,可以引导孩子了解疼痛是相互的,知道如何关怀别人,当他对地板也能摸摸时,他跟别人发生磕碰,也更容易去摸摸别人,安抚他人并说对不起,而不是一味指责别人,“是他撞到我的”,甚至当发生碰撞时,“自然的动手打人”!

荔枝、喜马拉雅:90后的星星老师说幼教

喜欢星星老师文章的,欢迎点赞、关注哦,如果你有其他的想法、建议,也可以在下面留言跟大家一起分享!

欢迎扫码关注哦

由于时间有限、字数有限,这里只是针对一些问题提供几个解决策略,我的文章在五大平台百家号、今日头条、简书、荔枝、喜马拉雅(搜索:90后的星星老师说幼教,即可关注)同步上线,每个孩子的个性、情况、环境是不同的,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具体问题可以约我的“育儿个案”,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祝愿我们的孩子“真健康”“真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