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日刊(30)儿童手工:手“巧”才能心“灵”

2020-06-23  本文已影响0人  万花筒丶百晓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越来越注重自家孩子的美学教育,也越来越明白美术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家长们对于绘画的接受基本无障碍,但是“手工”因为没考试、没考级、没赛事,常常被家长们冷落。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以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在孩子0-6岁时期,陪孩子玩和做手工是两件最重要的事情。”手工对孩子成长很有帮助:它能极大地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观察力、想象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那么不同年龄的孩子具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进行手工创作呢?

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这时候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进行简单的摆放物品的手工训练,可以给他看看摆放整齐的物品,然后乱了之后再和他们一起摆放整齐。

3~4岁的孩子处于好奇和好动的状态,对手工材料开始产生兴趣,大部分是以模仿为主,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操作完成。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以游戏的口吻,同孩子边玩边做。比如过生日时,可以把纸撕成长条,用泥搓成面条等。这样可以初步锻炼孩子的思维,发展小手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6岁的孩子可以把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东西,通过手工完整地表现出来。孩子的剪、折、贴技能逐步提高,喜欢把手工当做心爱的活动,喜欢创作一些较复杂、难度大的玩具。这时,我们要为孩子准备充足的手工材料,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想象去制作,不要干涉。当孩子制作过程中有困难时,我们及时给予指导。

1、变废为宝。帮助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盒子和瓶子,根据不同的盒子和瓶子来制作各种各样的作品;也可以捡树叶树枝创作贴画。总之我们可以收集多种“废品”,利用孩子的想象力变废为宝。做手工需要用到很多材料,家长们大可不必买买买,可从两方面入手,让孩子的手工创作更有意义。

就地创作。孩子天性喜欢玩沙、玩土。在海滩,在泥地上,可以任由孩子根据自己的自由想象去摆弄、去创造,因无穷无尽的变化而产生乐趣,可以说这是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理想的“玩具”。家长要鼓励孩子玩这些游戏,不要因为“脏”或危险而阻止孩子。

总之,孩子动手越多,大脑就越发达,思维更敏捷。手工创作让生活更有趣味,幸福感更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