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二三事

2019-10-08  本文已影响0人  花七魅
魔都二三事

木樨飘香,秋水长天,以前总喜欢给所有景物冠之以情感,心情好时,它美得清新自然,心情不好时,它美得凄凉悲怆。

2018年十一假期,我第一次以“谋生者”的身份来到魔都,当小哥骑着摩托车载着我像条蛇一样在小区里穿行,浓浓的桂花香熏得我忘乎所以,微风携香,丝缕入心,陶醉有几分,希望就有几分。

今年的十一假期,1号当天,台风“米娜”过境,一夜之间,金黄铺满地面,仿佛像《百年孤独》里所说,下了一整夜的小黄花雨,花随水,香入尘;院子里长草委地,流浪猫生的一窝小崽儿叫声凄厉,大猫却仍视死如归不容我靠近;门前披着雨衣的一家人在匆忙搬家,老爷爷摩挲着一张旧沙发,像是决定扔掉却又不舍……

与我,如出一辙。

魔都二三事

记忆中的10月是收获,道路两边饱满的玉米粒儿,阳光下灯笼一般的橙红柿子,是丰收之秋,后来的十月,找工作、搬家、奔波跋涉,成了所谓“多事之秋”。

我走过浦东、闵行、虹口,看了很多一见倾心的房子,但最终还是留在了这个满是桂花的小区,留在了满是市井气的宝山,习惯使然,不太勇敢的人总是很难跨出第一步。

两年前,留着小胡须的面试官正襟危坐,感叹我正是拼搏的年纪,该去上海历练一番。风雨不来,栖身安逸,平庸的人总拒绝“自讨苦吃”,我用随遇而安劝服自己,小城市亦有小城市的理想。

然而虚假的意愿本身脆弱,经他人一煽风点火,去上海成了义无反顾的事,野心不大,但更好的未来,还是不想错过。

魔都二三事

在一座城市旅行,与在这座城市工作与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取代之前的高水平、国际化,上海给我更多的是感受是拥挤、喧嚣。一号线像位满目疮痍的老者,这条上海最早的地铁线,运行时间超过我的年龄,破旧、摇晃,故障,途径上海站与上海南站,车厢内是形形色色,西装革履或衣衫褴褛,夹着大多数为豫鲁苏皖的口音,与大多数火车站即下车的“城市候鸟”。

所谓见世面,除却城市固有的经济、建筑、风土,更珍贵的是在这城市所遇到的人,然而我生性喜静,非务必少与人往来,所有至今与魔都优秀的人绝缘。

但地铁上看CPA教程的小哥儿、看司考的姐姐、全程英文交流的高中生模样的跨国闺蜜、手提印有上海交大字样纸袋的长者……都使我甘于平庸的神经短暂觉醒了一下。于是我定下很多目标,学习英语,学习理财,学习编程,而无一例外,若非浅尝辄止,就是以忙碌为借口放弃。

一头扎进万千沙丁鱼群,看似被簇拥着向前,实则碌碌无为,没有终点。没有见过更好圈层的生活,便容易满足于现状,上进心被工作的琐碎吞噬,原本丰盈的灵魂,变得像死水一样沉寂、无趣。

魔都二三事

曾有人问我:你在上海,那你觉得上海是“魔”在哪里呢?

我答不上来,是它为世界第三长河与世界第一大洋的交汇点,常年潮湿,雾气缭绕凝结成“妖魔之境”,还是歌曲《夜上海》里歌舞升平的摩登,或者高度繁华之下的炫彩迷离,让人着魔之魔……

我后来几次躺在霉水一样的被窝里思考这个问题,答案应该更倾向于第三者,它的魔力,在于让人心生向往,摩天高楼与各种现代化气息带给人对未来想象的万种可能性。

南京路的万商云集,陆家嘴海市蜃楼般的万千繁华,虹桥的人来人往,这一切代表魔都风云的盛景似乎与大多数沪漂并无关系,每一位谋生者都不过是魔都角落一份“热闹的孤寂”,我是,我所认识的大部分人也是。

贫瘠老旧的老场坊,满是烟火气的幽深弄堂,如《上海堡垒》中陆家嘴“三件套”下小巷,老爷爷摇着蒲扇坐在门前,东方明珠的流光溢彩映在水面波光里,二楼晾的衬衫,影子摇晃在电线上……黄浦江上的雾气仿佛一面结界,新时代的号角与老上海的气息,后者好似更让人动容。

这是魔都之于我的魔力吧,热闹属于世界,而我像一个隐者,在城市的快节奏的努力生存,努力融合,习惯欣赏那些有故事的一景一物,泛黄或者苍白,巷子里昏暗的灯光,比闪烁的霓虹更有温度,也抚慰一颗远道而来的心。不关心城市以每天怎样的速度生长,只做个对得起自己的凡人。

魔都二三事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四季更迭不改,唯人的皱纹又添几道。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孤独并不是形单影只,四下寥落,而是回忆与未来的贫瘠,心的空虚。我感受得到时间从狭长的地铁里溜走,从微博的碎片化言语中滑落,而自己除了憔悴的面容与日渐臃肿的身体,什么都没有留下。

所以魔都一年,遗憾大于收获,总时不时有催人奋进的风从各个方向吹来,兴起一丝立志或改变的波澜,然而自己时而懈怠,时而放弃,久而久之,违背了初衷。

如果人的进步速度赶不上城市的发展,那悲壮的不远万里就是徒然。我仍心存向往,历过艰辛得一个想要的生活,充实且自由。

魔都二三事

金庭露,玉阶月,正是一年好景时,摒弃旧物,喜迁新处,此后,愿以此为勉励,惜寸缕时光,丰盈灵魂。

做个对得起自己的,魔都凡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