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简书散文想法

辛弃疾——英雄自古气吞如虎,却总被雨打风吹去

2019-06-28  本文已影响24人  夕阳溪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初中时读到辛弃疾的这首词,顿感气势磅礴,印象深刻,令人回味无穷。那时我还年幼,隔着课本只识“沙场秋点兵”的豪气干云,却不懂词中“可怜白发生”的悲凉意境。

梁衡先生曾在《把栏杆拍遍》一书中评价,“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力的金戈之声的力作”。

行伍出身,铁骨铮铮的辛弃疾,一生的愿望就是北伐抗金,收复失地。然而当时的南宋政权只愿小心翼翼地偏安于江南,不敢去招惹北方的金老虎。

但凡与组织方针背道而驰,纵使一腔热血,忠肝义胆,也难以得到重用。40多年的日子里,辛弃疾一直被朝廷主和派排斥在政治的边缘外。

从雄姿热血的青葱少年,到两鬓霜白的蹉跎老人,至死都无缘驰骋沙场,重整河山。直到现在,我才读懂那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报国无门,满腹愤恨化作笔墨,“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失意惆怅,一声叹息倾付江水,到头来“却道天凉好个秋”。

虽说时势造英雄,可辛弃疾生逢的南宋朝代,已是强弩之末。靖康之乱后,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携皇室残部逃至江南,建立南宋政权。

温润如玉的宋人被野蛮的游牧民族打怕了,一昧地称臣纳贡,但求秋毫无犯。后虽然在岳飞,韩世忠的统领下,朝廷真刀真枪地与金兵干过几回。

但软弱的皇帝不想把事情闹大,恐激怒金人举兵南下,江山难保。思前想后,一麻溜儿除掉岳飞,以此息事宁人。与金朝罢手言和,东沿淮水,西以大散关为界,两国暂且休养生息。

细数历朝历代,中原对于游牧民族的入侵,似乎总是束手无策。西汉初,汉高祖刘邦率军征讨匈奴,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冒顿单于40万骑兵围困七天七夜。

逃脱后心惊胆战,被迫采取和亲政策,才暂时保得国土安宁。刘邦何等的枭雄人物,面对兵强马壮的北方匈奴,却也是愁眉苦脸,无可奈何。

再来说说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西晋八王之乱导致国力衰弱,众多游牧民族趁机不断扩张土地。自三国归晋后,百姓还没缓过神喘口气,天下又乱成一锅粥了。

胡人们在华北地区各自称王,割据势力,建立了十六国,对汉人赶尽杀绝,直接导致西晋灭亡。要知道,三国时期,中原巨头鼎立,大佬们啃肉喝汤,游牧民族连骨头都舔不到。就连公孙瓒这样的十八线军阀,都能吊打鲜卑骑兵。

言归正传,天真的南宋主和派大肆宣扬江南固若金汤,金兵鞭长莫及。百姓苦于战火纷争,颠沛流离,三两下一洗脑,也就信了当今朝政的胡诌乱扯。于是,失去群众基础的辛弃疾,孤立无援,只得望洋兴叹。

在遭弹劾落职的岁月里,他不断地上书给天子,呼吁举兵杀敌,但天子始终对他的言论置若罔闻。他郁郁寡欢,寄情于农田,自号“稼轩”。遥想年轻时的戎马生涯,不禁怅然若失。欲说还休,唯有踱步于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了。

后蒙古崛起,侵占了金人在北方的地盘。金兵欺软怕硬,一股怨气无处宣泄,便盯上江南的出气筒。南宋朝中已无人可用,天子惶恐不安,这才想起冷落多年的辛弃疾。

此刻,他已是垂暮之年,大敌当前,国家摇摇欲坠。纵使怒发冲冠,壮怀激烈,也不过徒生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凄凉。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尽管如此,历史的长河里,依然流淌着他的故事,他的诗词,他的志向,永远源远流长,荡气回肠。

声明:文中关于游牧民族的描述,实乃就事论事,并无歧视排斥之意。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匹夫有责。56个民族,56朵花,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019年,6月28日,上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