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月光
闲来无事,走到窗边怔怔地发呆。此时天气稍稍回暖,夜晚已经没有那么凉了,便开了小半扇窗,这种感觉真好。
淡淡的月光透过窗子映在我的面颊上,睫毛上,真是有种岁月安好的恍惚。夜晚的天空深邃的犹如一位沉默的诗人,月亮就是他的眼睛,双手,触觉。瞳孔里散发的倒影似曾相识伸手可触。我不知道用什么来形容这样纯净温暖的光。不似阳光,那样热烈刺眼,不能直视。

暂且用“碗”吧,一碗月光。我特别喜欢这个碗字,不让人觉得高高在上,就是很稀松平常经常用到的这么一个字。古人用一碗茶,招待来访的客人,来表示闲情雅致。我们现在呢通俗点用来盛饭,喝水,家家户户没有一天不需要的,当然如果你喜欢吃西餐那就另算了。普通的人家一般都是中餐,这种熟悉又古老的味道,沁入骨髓。不知是谁发明的这个碗字,我一直觉得发明的极好。
如若有一个小院子空闲的时间就到院子里坐坐,就这样独自一人斜倚着一棵大树,看着满天的星辰和月光,挺好时间停滞,那些平时你没空想的,复杂的想法或者令你困扰苦恼的问题,此刻你可以把它们统统都梳理一遍,正如我想说的那样,它有股让人平静的力量。像一首小众又古典的老歌。多加一点的修饰都让人觉得多余。
月光下的房屋,瓦片,树,甚至光影,都值得细细看一看呢,与这油墨一般的夜空,无缝接的融合在一起。好安静,我感受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寂静。此时邻居家传出来的一声狗叫,一片枯叶吹过来的声响都听的清清楚楚。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这样静静地坐一会,甚至一个晚上。借此回归一下质朴古老的生活吧。
我在想那时古人没有电灯,没有现在的通讯设备,点着一方微弱的蜡烛,或是借着皎洁明亮的月光,挑灯夜读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和心境呢。对书卷对文字抑或对眼前的这一碗月光,深深的眷恋,痴迷?还是某种期待。

无论如何今天我也只为着这碗月光而来。除了珍惜眼前的这方小小的月光,大概也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屋里掌着灯,在窗边蹭着月光,也来读几页书吧。
但是分明不在状态,心思早就跑到几千里外开小差了。 那年,刚上小学三年级,刚学习开始写作文,晚上老师留的作业是写一篇日记,今天学的要实际应用一下,写什么都可以。学的时候容易下笔难啊,我不知道我想写什么,苦思冥想了半天今晚的月亮这么好,就写它吧。然后就呈现出了眼前这一溜歪歪扭扭的小字:啊,今晚的月亮真是好啊,圆圆的,像一个大圆盘,可是世界上哪有这么美这么亮的圆盘呢?连小虫的歌唱也比不过它,老师们同学们就让我们一起来好好地欣赏一下吧。至此结束了。这就是我所认识的第一碗月光吧。
古代的文人雅士都把月亮写进诗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各种各样的故事和结局。几千年来朝代更替,文化变迁,可还是这一碗月光不变啊。可能故人已去,沧海桑田,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月亮了,也是也不是。

诗经里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意境幽远娓娓道来。正如眼前的这一碗月光。我们都是它的孩子。在它眼里尚存天真,稚嫩,美好的字眼。
月光总会消散,变成白日。白日也总会褪去,更替成夜幕。循环往复,亘古不变。趁着现在,这一碗月光还未散去,都沉沉的睡下吧。如若进入到你的梦里,千万不要惊吓了它,这是曾经一个孩子和它的秘密。
林小闲原创作品,转载或使用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