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精”的进化心理学分析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争论的结果只能使双方更加坚定自己原来的观点。
回想一下,在你和别人的争论中,有过少次是真正说服了对方的?自己被说服的?自己真正通过争论学到了东西的?
又有多少次争论过后,两人关系起了微妙的变化?有了戒备之心?甚至从此路人,乃至仇人?
~ 为什么说服对方这么难?
所谓的说服对方,就是关于某个事物,我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不一致,而我力求让对方改变观点,支持我。这个过程中,如果对方不同意,就会演化成争论。
为什么说服对方这么难呢?
首先看一下,什么是观点。
按照维基百科:
An opinion is a subjective belief, and is the result of emotion or interpretation of facts.
所谓观点,就是我们对某事物的一个主观看法,对事实的主观翻译。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观点是主观的,而这个主观,背后其实是一整套认知体系,它至少包含了三个部分,可以称之为FBI:
Facts,理论上应该是事实,但实际上,有时仅仅是我们收集到的信息而已,或者我们自以为是事实,但很可能不全面,甚至有偏差。
Beliefs,是信念,是一些基础假设,不需要证明,不需要论证,我们先天的以为其是正确的。比如,有人会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有人不信。
Interpretation,指的是我们的理性对各种信息的处理,一般来说,除非冲动或者胡搅蛮缠,否则这部分等同于逻辑推理。
其作用机制是这样的:
1、我们收集到一些信息,然后交由我们的大脑进行逻辑分析,当然这里有个基础假设,就是信念,然后得到一个输出,就是观点。
2、有时,我们所取得的信息,也会被默认为事实,或者知识,从而直接形成观点。
3、我们的信念本身,有时也是一种观点。
举两个例子。
餐厅应该禁烟。这是一个观点。你形成这样的观点,有赖于你收集到的一些事实和知识,比如医学界的报告,政府的宣传,亲朋好友中抽烟的人得病等,然后你有了一个简单的推理,既然抽烟这么不好,那么在封闭的餐厅里自然应该禁烟。而这背后,其实还存在两个很基础的假设,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1)国际学术界不会骗老百姓;2)少数人不应该破坏多数人的利益。
持相反观点的人,一定是在信息收集、逻辑推理和基础假设三个方面的至少某一个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导致了不同的结论。
应该支持转基因食品的研究。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观点。它涉及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各国政府对食品的监管,农产品的供给,农药和化肥的污染等信息。有一个基本的逻辑是,转基因食品能给老百姓带来更安全、更充足、更低价的食品供给,所以应该支持。而这背后的有一个很基础假设是:人类可以掌控转基因技术,不会带来对现有自然界的不可逆的破坏。
为什么说服别人怎么难呢?因为你要说服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观点,而是对方观点背后的一整套认知体系。而这套体系, 不管是信息收集,逻辑推理还是基础假设部分,都是经过了无数“成功经验”提炼总结而成的,一般人根本做不到轻易的推翻自己的认知体系。
~ 我们为什么喜欢争论?
有些时候,争论是必须的,比如公司里要形成一个策略,在几个选项中决定一个,这是有现实意义的,争论可以让决策更理性。
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争论都没有这种具体的利益基础。仅仅是梅西是不是球王,穆里尼奥是不是好教练,韩寒有没有代笔,宋朝好还是唐朝好,或者要不要支持中医,要不要模仿印度支持仿制药,政府要不要干预经济,就可以把人们撕裂成两派。
人们热衷于这些争论,往往演化成了,我就是要赢得争论本身。
有些人甚至进化成了杠精,键盘侠,满足于打赢嘴仗带来的进化论意义上的愉悦感。
那么,为什么赢得争论本身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其实从上面认知体系的分析就可以知道答案。赢得争论,是整个认知体系的获胜。我们人类从很早就脱离了对纯粹的体力的竞争,不管是性资源,还是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决定因素已经演化成了智力因素,或者准确的说,就是认知体系。赢得争论,意味着认知体系更优秀,也就更有可能获得各种资源从而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和幸福度。
而输掉争论,则意味着自己的认知体系比对方更差,这不仅仅是放弃某个观点的问题了。
这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被固定在基因里了,我们天生就好争论,和动物界好打架一回事。
美国就有心理学家提出,人类大脑的主要作用不是思考,而是用来争论和说服对方的。
~ 我们为什么无法达成一致?
形成一个观点,牵扯到信息搜集,逻辑推理和基础假设。如果我们在这三部分都能达成一致,则结论一定是一样的,不会有分歧。而其中任何一部分不同,就会在最终观点上产生分歧。
再进一步,其中信息收集和逻辑推理是客观的,理论上是可以达成共识的,信息准确还是不准确,全面还是不全面,定义是不是清晰,逻辑推理有没有谬误,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但基础假设部分就不同了,这里牵扯到很多主观判断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在没有确定的知识可以论证出人能否控制转基因技术不影响自然界时,支持还是反对就是以一种信念了。在不犯法的前提下,选择不择手段还是遵从大众道德,近乎是一种信仰。
用科学理论作比喻的话,基础假设类似公理,公理是不需要证明的,是我们假设其正确。不同的公理会演化出不同的理论体系,公理本身是没有争论的空间的,你选择信还是不信,就这么简单。你选择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平行线”,那就是欧式几何,你选择相信不止一条,就是非欧几何。你相信空间和时间是绝对的,就是牛顿力学体系,不是绝对的,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换个角度讲,我们的任何观点,都可以通过逻辑推理层层回溯,看看其是怎么得出来的,但是这个链条不能是无穷的,必须有个终止,也就是必须有个起点,而这个起点是没有逻辑推导的,它就是基础假设,是我们选择相信它正确。这也就是亚里士多德说的,第一因。
我们再引申一步,两个人足够理性和智慧的人,经过一定程度的充分讨论,是可以在信息收集和逻辑推理部分达成共识的,那么观点最后是否一致,只取决于基础假设。
经济学家奥曼有个著名的定理,如果两个人都是诚实和理性的,都追求真理为目的,那么不管他们的起始分歧有多大,他们的争论一定会在有限步骤内结束,不会不欢而散。
奥曼的这个定理,可以这样理解,假如我们的基础假设是一致的,那么我们的分歧一定是来自信息和逻辑,而这个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所以争论必定在有限步内结束。
这个定理的反面可以说,基础假设不一致的两个人,不管多么睿智,都不可能达成共识,最好的结果就是各自保留意见。
我们还可以得出,两个人就算三方面都一致,但是如果他不足够诚实,他有面子问题,他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比如他不愿意接受自己有逻辑谬误,那还是有可能不欢而散。
~ 喜欢争论有什么问题?
喜欢争论符合进化论,但是符合进化论的不一定是好东西。我们都喜欢糖和脂肪,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迅速补充能量,但是人类早已度过了食物短缺的年代,这些特质现在成了健康杀手。适度的争论有助于我们提高认知水平,但是变成杠精,热衷于争论,不把对方辩倒死不罢休,经常面红耳赤甚至彻夜辩论,则有害而无益。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达成共识是很难的,它需要:1)两人有一样的基础假设,也就是价值观,信念甚至是信仰;2)双方可以看出自己或者对方的逻辑谬误,并愿意承认并改正;3)双方承认自己的信息收集不够全面或者得到了错误信息。
对应的,热衷于争论的人,往往有以下特点:
1)有认知偏差,甚至认知体系低能,信息收集、逻辑推演或者信念三者中至少有一个是错的,但不自知;
2)不能接受相左的观点共存的事实。无法和拥有不同价值观、信念或者信仰的人愉快的共处;
3)不够灵活变通,不够敏锐,无法迅速的看出双方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只在自己的认知体系里思考问题;
4)不够诚实,有面子问题,就算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拒不承认;
热衷于打嘴仗的人,往往有封闭且好胜的特点,这些特质在生活中,或许在生活中有些独特的魅力,但是放在职场上,则有致命的缺陷:不够理性、不够灵活。
所以,下次当你和别人因为一些小事,或者非常虚无缥缈的理论问题辩论的面红耳赤,迟迟达不成一致的时候,你应该可以知道,对方,或者你,或者你们双方,都是拥有上述特点的人。而这个特质,是不利于你们的职场发展的。
优秀的人,都不打嘴仗。
杠精,得不到提拔。
~ 如何智慧的处理和别人的争论?
我们拥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适度的争论也是必要的。
以下认知和原则可以供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参考:
1)暂时达不成共识的事,普天之下多了去了。
2)任何人都可能犯错,包括我们自己。当你以为别人是傻x时,往往你是最大的傻x。
3)本着学习的目的,而非战胜对方的目的来讨论。随时准备承认错误,也为对方有可能的“错误”留有余地,哪怕最后还是达不成一致。
4)任何一方面红耳赤、语速变快时,应该暂停争论。这时候往往是发现了超出预期的不一致,或者觉得对方在撒谎,继续下去,百害而无一利。
5)尽快分析出,分歧来自哪里,是信息,逻辑,还是基础假设。基础假设如果无法改变,应该彻底打住,及时抽身。你的时间是有价值的,不要浪费在不会有结果的争论上。
6)最重要的,对于杠精来说,要认识到,就算你赢了嘴仗,你的认知体系比别人优秀,也不意味着你必然会能得到更多。资源的最终分配,靠的是结果,不是认知,这两者中间至少还差着行动和运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