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讲孔子最打动我的地方
在孔子的自述中,他说,十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句。在鲍鹏山讲的孔子中,有基本是根据孔子的自述为暗线而讲的。
而我今天就想说一说,孔子的“六十而耳顺”这个阶段。在耳顺阶段的孔子。孔子会把别人的话当作耳旁风。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话。当别人说他好的时候他不会去骄傲。当别人说,他坏的时候他也不会生气,然后去反驳,而是虚心接受,并且改正。
有一件事就是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与弟子们失散,在子贡问路的时候。一个人说有一个老人在某某某个地方。并称孔子是丧家狗。之后呢,子贡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的老师。但孔子并没有生气。反而是承认了。
但是在鲍鹏山所讲的孔子里面。孔子不光是不生气。而他也会去帮到其他的人。孔子有一个很有名的学生,子路。我们都知道。在子路和孔子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子路对孔子的态度。就很不服气。开始就要比。子路的这个性格。也是比较野蛮。而且她说话的时候也不是特别注意。喜欢挑别人的毛病去嘲笑。而孔子呢,他和子路的做法就完全不一样。当指路去嘲笑别人的时候孔子会去批评他。当孔子提到别人的时候永远不会说别人的缺点。而是去发扬别人的光点闪亮的地方。这是我们人类最难做到的。
孔子去掩盖别人的缺点,这一点,我以前是不知道的,直到我听了鲍鹏山老师的评书。当时我在听的时候,我也觉得非常佩服孔子。如果能做到不说别人的缺点。其实已经很难了。因为,比如,我们在生气的时候,需要发泄情绪,而那个使你生气的对象。如果有一个缺点,有可能会被你无意中说出来。但这其实也很正常,因为毕竟那时候你的情绪已经爆发了。可是我为什么会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呢?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天生有残疾,或是一些无法改变的缺点。最怕被别人听到这些。可在某些时候,别人去拿这些开玩笑。我当然生气。而且也会很伤心。那如果我们作为别人该如何去做呢?
孔子就是这样,有一次,子路在嘲笑别人,而孔子就在批评他。可是呢,子路嘲笑的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他嘲笑那个人不懂基本的礼,因为他在守丧三年之后,就立即回家,并跳了舞,唱了歌。他都这么行为,好像在表达心情:苦苦守了三年,今天终于解放了!
当子路知道之后。就嘲笑他不懂礼仪。他给孔子说,可孔子却批评他。子路这时候就疑惑了。为什么,你们孔子是最懂礼的,这时候为什么却说,他没有违反?
子路给子贡说了之后。子贡立马就明白了。子贡进去问老师,如果在受伤,之后回家跳舞,这符合周礼吗?孔子回答到,这不符合周礼。同样是一个问题不同的问法,就能看出孔子,是怎样想这个问题并且解答的。子贡再问的时候没有说,具体的人物而子路说的时候却说到了具体的人物。这就可以表明。孔子不希望说别人的缺点。而有一次他也在说别人的优点,尽管别人犯了错。
我觉得耳顺不是最重要的。虽然他很重要。但是我爸爸也说过,“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的后半句,再说别人的时候,不要提到别人的短处,这样也会让别人更好受。
我只知道,孔子很懂周礼,但是不知道孔子面对周礼时,碰见别人违反。却不会当众讲出来。这一点很打动我,而且在鲍鹏山山讲的时候。他也非常强调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