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今日看点社会热点

婚姻中,还有比门当户对更重要的事!

2018-07-02  本文已影响65人  陈仲卿

- 01 -

老家的亲戚大伟最后一次相亲时,已经34岁了。

虽然他当大龄男青年已经好多年,但我们始终觉得,如果他那抠抠缩缩的性格再不改,就活该一直单下去。

大伟家明明很有钱,父母都是当地文化名人,但全家一致的抠。他有一年刚刚交了个女朋友,就约大家一起唱K,最后结账时,他不知何故,呆若木鸡,700多块钱的单是我买的。为这事,家里的长辈生了很长时间的气。

大伟在那次相亲不久后就迅速结婚,女方与他年纪相仿,父亲是某乡镇企业的负责人,按说条件差得不太大。

似乎天道有轮回,女方家比大伟更抠。

婚礼那天接亲时,女方亲属竟当着庞大的婚车队伍,将彩礼钱坐地起价,又涨了五万,扬言不掏钱就不走。大伟家的亲戚们又急又气,却不忍在大喜的日子里发脾气骂人,一时手足无措。

还是带领车队的大伯有智慧,他早就打听过当地的规矩,接亲当天,新娘子必须在12点前出门,否则会被视为将来婚姻不顺。经大伯一指点,大家顿时拨云见日,不急也不躁,就这么干耗着。果然,到了11点半,女方家坐不住了,主动下台阶,要了几千鞭炮前便作罢。

然而这样的斗智斗勇在大伟的小日子里还只是个开头。

婚后,大伟跟老婆还继续分居两地,大伟在上海做项目,老婆在广东当店长。老婆以住郊区,上班不便为由,提出要大伟家出20万买车。

每逢春节,娘家的很多亲戚都进城住在大伟家。好在大伟家有钱,这点开支只是皮毛。

最不能理解的是,原本大伟老婆计划结婚后就放弃广东的工作,移居上海。但她婚后迟迟不动,有了孩子以后,这事更是提都不提。去年,她竟然提出要大伟家出80万让她在上海开店,否则就不过去。

据说大伟夫妻的关系也不是那么恩爱,因为分居,每年见面的时间不多。但在有限的团聚里,他俩还经常争吵,且多由钱而起。以致大伟的父母哀叹,两人一年见不了几天,一见面就要钱。

我们都怀疑大伟是不是遭遇了骗婚。

- 02 -

夫妻一旦有了孩子,再商议离婚就是灾难,巨大的沉没成本只会让人进退两难。

大伟的婚姻问题其实不难看出原因,接触时间短,既没有感情基础,又缺乏磨合,这样必然导致婚后生活磕磕绊绊。不过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毕竟在中国老百姓的传统意识中,婚姻就是搭伙过日子,差不多就得了,还能离了咋地?

只要两个人不是性格差异太大,只要都想平平安安地生活,一起走下去还是可能的。要不过去的人怎么都是先结婚后恋爱呢。

最怕的是婚姻中的一方,感情是假,贪图利益是真,这才是很多婚姻悲剧的根源。

我所说的利益,不光是经济,也有心理、社会承认感等多种因素。像大伟和老婆这样的,都是传说中的大龄青年,急于把自己嫁出去,减少社会压力和对单身的恐惧,也成了他们的心理刚需。

- 03 -

现代社会的复杂度已经远非农业时代可比,人们要面临不同维度的问题,感情和婚姻也要经受各方面的考验。两个人的家庭背景,经济地位如果差异过于悬殊,势必带来很多问题,这已是人所共识。

所以“门当户对”这个老词又一次在新社会焕发光芒,大家由衷感叹,还是老祖宗有智慧。

门户是啥?往小了说,门当户对是钱和家庭,往大了说,是阶级,没有经历过阶级差距的人,不会知道爱情在阶级面前,有多么的无力。

门代表的是一个家庭的财富,而户则是指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吃什么、穿什么、上什么学校,还有从思维方式到世界观的深层次影响。

但是不是只要门当户对了,婚姻就一定进了保险箱,上了平安锁?

在我看来,这只是美好婚姻的第一步。所谓门当户对,物质方面只是基础,有这个基础,我们才可以谈三观。

门当户对,当的是物质,对的是修养和三观。

- 04 -

无数人的婚姻现实已经证明,“门当户对”和“三观相符”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甚至不一定要在物质上互相对等,两个人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相似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候更加重要。

如果说世界观、价值观这些东西太虚,不好掌握,那么我觉得有一个标准非常具体,也非常现实,那就是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尤其是在涉及钱的时候。

我的一个女同学小朱,家在南方某省城,条件还不错。她毕业后,家里托关系给她老公也安排了不错的工作。

婚后几年,夫妻俩矛盾渐渐突显。一方面是老公由于工作原因,每周只有两三天在家。另外,老公的收入从来不拿回家,上到买房买车,下到日常开销和孩子的支出都是小朱负担。可小朱在事业单位,工资也一般,只得厚着脸皮找娘家要。

小朱老公家虽然也还行,但父母老了,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小朱猜想钱都拿回家支持他们了。

有一年回老家,小朱听见婆婆在邻居面前显摆,我儿子在南方买房买车,自己没出一分钱,全是媳妇家拿的。小朱听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网上曾经出过一份“中国彩礼地域图”,上面标注了各省民间彩礼的平均高低。虽然数据不可能权威,但真实而残酷地反映了让适婚男女头疼的彩礼问题。甚至有传说,某些地方的风俗,男人娶了女人以后,还有义务帮扶女方的弟弟妹妹。于是这些女孩也被戏称为“扶弟魔”。

其实“扶弟”不分男女,这种把个人收入用于资助家人的做法,已经成了不少家庭危机的致乱之源!

- 05 -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明确的经济、法律、道德上的界限。所以传统农业社会里以亲情、宗族代替理与法的观念已经与现代文明发生了无数冲突。

父母、兄弟之间有没有义务帮忙?当然有,但并不能因此忽略彼此的界限。如果亲人一方落入困难,没有应对能力,理当出手。但诸如弟弟结婚、盖房子、出彩礼钱,把这类本该各人自己负担的支出转嫁到亲人头上,那就是亲情绑架。

这样的无限责任也势必会拖垮原本幸福的家庭。

与之类似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借钱。很多人需要钱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亲属朋友借。

找人借钱不是不可以,但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别人把钱借给你,即使是按时如约地还了,对方还是有损失,损失的是这笔钱存在银行原本该有的利息,以及他为此担负的风险。

大多数人都清楚,借钱多半不能按时还,能还上就谢天谢地了,尤其是对方把钱用作生意周转等高风险的经济行为。

在发达国家,不存在找亲属借钱的事,因为那里人与人的边界和义务更明晰,也因为那里的金融服务很发达。我们借钱不找银行,实际上是把自己的风险和责任甩锅给亲戚朋友。

- 06 -

那么看一个人适不适合结婚,不需要大是大非的考验,在处理亲情、利益的时候,能不能把握界限,会不会因为亲情就无条件无底线地给予支持,甚至不惜连累老婆孩子,这是一面照妖镜。

很多人担心婚后,老婆或老公会不会向着家里人。其实这不是向着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是非观,讲不讲道理,能不能做到站理不站人。

明确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守则,也是尊重他人以及他人利益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个一心贪图他人便宜的人,难免不会把婚姻当成谋利工具,因此也会让亲情变味;

一个不敢正视起自己责任的懦夫,必定会想尽办法把本该自己承担的风险和义务转嫁到亲戚朋友身上,借钱不还,蹭吃蹭住,为了自己省钱不惜麻烦亲朋,都是这种人。

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找个好人,找个富人,找个老实人,不如找个靠谱、明事理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