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人间没有永远,读书永不停息——《我们仨》读后感

2018-08-25  本文已影响13人  春嘻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写的关于钱钟书,钱圆和她自己一家三口的故事。书买了很久,我开了三次头,一直没有读下去。为什么没有读下去呢?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杨绛先生文笔简约,需要静心来读,而我彼时年轻,并不能潜心静读。上一次,却是因为读到了圆圆去世,我已痛心至极,实在不想再见到钟书的离开。 而这一次,终于读完了全书,却对生死释然许多,而对杨绛有了更多的思考,更能明白她的话:

我们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

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

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

与他人毫无关系!

《我们仨》从女儿钱圆和丈夫钱钟书的相继生病离世写起。由梦境,写到现实,最终已分不清梦与现实,只有沉重的离情和飘忽的痛苦。只剩一人的杨绛书写《我们仨》,以此来回忆和纪念。从她与钟书的初识,一同留学,归国,女儿的出生,成长,一直到最后的悲情,像一个圆环,最终回到没有永远的人间。这个学者之家的故事,贯穿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但无论是战争还是革命都无法摧毁一个互爱互敬的三口之家,也不能阻挠他们好读书的天性。唯有死亡,终结了一个家庭。还好记忆犹在,《我们仨》犹在。 

最大的感悟就是他们对于读书的执着。钱钟书曾经赞美杨绛说她是世界上“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读了《我们仨》才明白,这“才”和“贤”不就是来自于读书嘛。杨绛本来就是优秀的学生,她放弃美国的奖学金,随钟书出国到牛津一直是陪读身份,却并没有停止读书。钟书在牛津攻读文凭,杨绛就在图书馆里自由自在地阅读大量的书籍。虽然没有学分学制的要求,她仍然严格要求自己,不愿意浪费时间。有一次他们搬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偶尔钟书有朋友来探访,在他们唯一的房间里,她的读书就会被打断三四个小时。

后来钟书也放弃了获得更高学位,因为这样他能够只读自己喜欢的书,有用的书。不要学位的羁绊,这豁达和勇气,我想也一定是读书得来的。 他们有知识分子的傲骨。在二战爆发前,双双回到祖国,不愿意在外国做二等公民,也不愿意在国家危难之际远离家乡亲人。他们经历文化大革命,老老实实地听人民的话。钱钟书学问做得大,却从来没有在仕途上一帆风顺。他们不争不抢,在一个小家里,相互扶持,相互尊重。他们各自做各自的学问,珍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杨绛跟圆圆有问题,都是先自行查阅字典,实在没有答案才会打扰钟书。

读书带来的美德,在他们一家人的身上表现得很多。从他们的生平,到杨绛淡雅笃定的文字。因为读书而得来的智慧和自信,沉淀在言行里,不卑不亢,不屈不挠。扪心自问,有多少时间,我捧着一颗渴望读书的心,做了许多虚度光阴的事情。我抚摸图书馆里一排排书籍,感慨人生还剩下几许。那些闪着光的文字静静等待,而我迟迟没有到来。再来计划,再来期许,再来失望,如此反复。读过《我们仨》,想要好好读书的热情再次被燃起,我希望它能一直被延续下去。 

(春嘻日记第4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