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型思维助力持续改变

2018-10-03  本文已影响23人  简素七年

改变的困惑
我一个的生活中,有很多愿望,以期通过不懈的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已,制定计划,付费学习,辛苦了好久,最后又因达到一定程度停滞不前等各种原因放弃,或以另一个新的开始代替。

简素曾经想学摄影,希望拍出唯美的图片发朋友圈,以配合小资的一点小情感小句,以搏众朋点赞,手机摄影满足了一时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虚荣;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摄影没有更大的突破,文字也没有更多的出彩,便没有继续,开始学习英语。

付费学习了《通向财富自由之路》和《人人都能用英语》,做了一个财富自由环游世界的美梦,学英语的课程太难了,花了不少功夫啃了一段时间,词汇量达到了3000个,开始厌倦,转而开始通过反思群练习写文。

通过反思群友了解到区块链,激起了想发财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区块链的学习中来,更是不容易,一旦投入,也是疯狂至极。制定了七年新生计划,步行、冥想因写文未能很好的坚持,付费了多个知识星球,成为鸡肋,初期的参与到不了了之。投资和写文一直在路上,结合现状现在又有了一个当生活教练的目标,该如何面对以后这种状况呢?

总入,每次的投入都很用力,用着用着就无力了,每次都有收获,只是如挖井,挖了很多坑,没能只挖一个坑直到挖出水来。

也许你也经历过这样的循环:打满鸡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后停滞不前,等着下一次再打满鸡血。这样的循环多了,就算有了动力,我们也会怀疑,改变是否可能。

目标为什么没能带来持续的动力呢?
《最小阻力之路》的作者罗伯特·弗里茨(Robert Fritz)说:只有创造的结构,才能产生持续的张力,而解决问题的结构,是没有持续张力的。

解决问题思维制造的张力
比如,我想当生活教练,陪伴他人成长,提高生活品质,这就是一个创造的结构。

如果我一直苦恼于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好的生活教练,而动力来自于焦虑,而逼迫自已前行就陷入困境,则是解决问题的结构。

只要努力一有成效,焦虑就会缓解,焦虑带来的张力就会消失,张力一消失,努力的动力就会减少,直到问题重新让我 们变得焦虑,这种张力才会重新积聚起来。所以才出现了从打鸡血到颓丧的不断循环。

即使是至少能拍出高于一般人的图片,能说高于一般人的英语,能写高于一般人的文章,能有勇气尝试新的区块链投资方式等等,但从内心里,并不敢认同和享受这些成功。如果需要“问题”和“挫折”作为动力,持续鞭策我们往前走。这样的结构显然不能持久。

创造型思维制造的张力
为什么创造型的思维会产生足够的张力?《最小阻力之路》的作者,给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答案。他说,是因为爱。

创造型思维把事情分成了简单的两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我想要完成的作品。
生活教练源于自身的需要,如果能够帮助他人,共同成长收获财富,则是两全其美。

第二个部分,是我所面临的现实。
生活教练需要专业的培训,两年时间至少要十万元钱,暂时没钱去追求梦想,这就是一个事实。

创造型的思维,会把这个事实看作是创造的条件限制。如果我遇到了这样的限制,我就要想办法去解决它。而解决问题思维会把这个限制看作是目标是否成立的前提。如果我遇到这种限制,那也许我就该放弃目标。这是两者的区别。

一个创造型思维的人:
如果钱真是我创造的前提条件,那我要先去挣钱。当他在挣钱的时候,他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

一个解决问题思维的人:
“现在我连钱都没有,还谈什么读书深造,这压根就不现实。于是他就放弃了自己的目标。”

总结
过去简素对赚钱持坦然的顺势而为的态度,今天发现必须全力以赴,因为只有手中有钱,才能有专业的教练课程的培训,当然不能因为没钱而停下学习的脚步,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去学习。

创造型思维是以目标来思考现实,先想我要什么,再想现实是怎么样的,环境能够提供什么,再去想办法弥补目标和现实之间的鸿沟。

过去简素多是从现实出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想要的东西来思考现实。当她这么想的时候,自然无法突破现实的限制,也就没有持续的张力了。

本文观点得益于陈海贤的《自我发展心理学》第十六章。

题外话
简素通过学习陈老师的课程,通过利他思维和换位思考,帮助到了007的一位长期不想出局又不甘交罚款的战友,认知上的提升,通过其他战友的肯定和鼓励,更加觉得生活教练的市场的宽广,简素将在生活中以帮助他人为自我教练的内容,欢迎有想法的战友勾搭。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你的故事请与我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