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斯文扫地

2021-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张舟子

斯文扫地

过去人们说一种不好的现象,有一句套话:古已有之,于今为甚。现在,用这句话来说论文抄袭,还觉得十分贴切。

有人会说,古人并不写论文,怎么会抄袭论文呢?古人虽不写论文,却写其他形式的文章,比如说行卷。行卷是进士科举子在参加科考前献给显贵的作品汇编。唐代的科举考试不糊卷,主考能够看到答卷者的姓名,取士并不单纯依照一份答卷,而要参考举子们的平生业绩。为了提高考试的成功率,举子们会把自己得意的诗词、文章汇编成册,工工整整地誊写好了,投献给能够对科举产生影响的显贵,若能得显贵片言赞许,一生的命运或许就会得到改变。李白给韩荆州写信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大约韩荆州是能够影响到科考结果的重要人物,李白这封信,可能就是投献行卷是所写。因投献行卷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无需列举,大家只要想一想白居易和顾况、朱庆余和张籍的故事,就可以理解行卷的重要意义了。可以说,唐代士人的行卷,正像今天知识分子的论文,都是知识分子的进身之阶。将二者看成同一种东西,大体不错。

既然行卷如此重要,当然会产生舞弊现象。程千帆先生在《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中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其中两个故事高度相似,程先生怀疑这两个故事同出一源,我们不妨介绍一个:一个举子向姓卢的显贵投献行卷,姓卢的看了开头十多篇,发现全是自己的文章,就对举子说:“这不是你的文章。”举子回答:“这是我用一个夏天辛辛苦苦创作的,绝对没有抄袭。”姓卢的说:“这是我年轻时写的文章。”举子张皇失措。姓卢的显贵说:“无妨,这虽是我的文章,但没有任何人知道,你只管拿去用吧。”稍许,姓卢的显贵又问:“你接下来打算去哪儿呢?”举子说:“我要去开封梁尚书家住一段,梁尚书是我家至亲。”姓卢的显贵说:“梁尚书和我是表兄弟,这么说来,咱们也是至亲了!”举子的谎言被当面拆穿,立即显得无地自容。姓卢的说:“不必如此,我把年轻时不成熟的文章和开封的亲戚,都一块儿奉献给你吧。”这个故事讽刺性很强,但没有交代举子何以得到卢姓显贵的文章,在故事的另一个版本里,就明明白白地说,这是在京师书肆用百钱买来的。孔方兄能通神,古今也没有什么变化。

在网上看到一个事情,一个研究生抄论文,竟然抄到了导师头上。该研究生在网上发导师和他交流的微信截图,没想到竟引起一大波共鸣,研究生们纷纷自曝糗事,有抄论文抄到答辩导师的,也有抄到导师的导师的。大家交流的时候,没有多少羞愧,只当是在讲一件别人的趣事,轻松俏皮,引人发笑。

网上这个事情,不知道只是一场行为艺术呢,还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即使这只是一场行为艺术,近年来论文抄袭的事情也早已经屡见不鲜了。前一段,不还曝光了一所985大学教授论文抄袭的事吗?如果说古代的举子还会感到羞愧难当,今天的文抄公,已经没有丝毫不安了。对于这些事情,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辱斯文”显然词不达意。禅宗六祖惠能修改过神秀一个法偈。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改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因这一改获得了禅宗的衣钵,实在高明。我想学惠能来重新找一个词,可惜竟找不到,只找一个意思贴近一点的:斯文扫地。不过,这个词还是不够完美,身上还带着点斯文的影子。那些公然抄袭的学者教授,早已经将身上的斯文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