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日记》No.166:孩子受伤之后…

2022-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妙妈养育日记

【事件】

周末父女俩去徒步,还没正式开始娃就摔了一跤,脸上蹭破了几个地方,其中一处形成了比一元硬币还略大的伤痕。当天我在外面讲课,娃她爸告诉我,娃从医院出来就表示接下来几天不想去学校了。晚上一进门,娃就跑过来抱住我,表达了第二天不上学的愿望,说第三天去。 我端着她的脸打量了一下,伤痕非常醒目,于是我帮她跟老师请了假。

过了一天,娃变卦了,还是不肯去上学。又过了一天,娃表示要“等伤好了再去”。我征询了一下老师的意见,说只要伤情不影响上课,就希望娃不要缺勤。其实我能感受到,娃内心是纠结的——一方面还是想念课堂和老师同学们,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大家看到她脸上带伤的样子。于是我告诉娃,她可以自己做决定,我不希望她迫于成年人的压力而做出选择。  过了一晚,娃表示还是想留在家里,于是我继续帮她请了假。老师也尊重了她的意愿,发来娃错过的课堂上的故事和要练习的字词,让娃在家补课,还把她的课本和文具也托人捎了回来。

就这样过了一周,又到周末的时候,娃脸上的痂只剩指甲盖那样大小的一块。她参加了邻居家的聚会,跟几个小朋友兴致勃勃地玩了半天。我觉得残存的伤已经不大影响她的状态了,但再次征询意见的时候,娃却支支吾吾的,并不明确表态。于是我直接向她提出了上学的要求,娃一听就“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说:“你不是说我可以自己决定吗?”“是的,妈妈是这样说过,但是以你现在的状态,妈妈觉得你可以回去上学了”,我回答。第二天,娃早早起了床,背上书包去学校了。

【思考与总结】

回顾孩子从受伤之后到返校上学的整个过程,我自己做了这样几点总结:

第一,同理。孩子自尊心强、很爱面子,脸上受伤不想去学校,我完全能够理解。我想象了一下,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宁愿躲在家里——光是频繁面对别人诧异的目光和关切的询问,就已经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了;

第二,支持。正是基于同理,我同意了孩子暂时不去上学的要求。可能有的家长会认为学习是更重要的事,相比之下,脸上这点伤不算啥,不值得为此请假。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小孩子家家的……”,语气中饱含着不屑。然而,成年人觉得无足轻重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或许就是“天塌地陷”。至少,我觉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推动。不可否认,孩子也是有惰性的。她适应了宽松的节奏和环境,习惯了每天完成打卡事项之后,有大把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相比之下,校园生活就显得没那么自由和轻松了。可是,学生的本分是学习,学生该待的地方是学校,当孩子懈怠和逃避的时候,家长就得去推一把了。

P.S.附图为孩子举着包好的饺子,有意挡住了受伤的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