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忍,忍住这3点,孩子将来会感激你!(转给家长)
为人父母最大的愿望,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父母从小替孩子操碎了心,生怕孩子受一点伤害。
所以父母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
劳心劳力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有时候效果却不尽人意。
这是为什么呢?
1
忍住替孩子做决定
作为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可是很多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把孩子往“没主见”的方向推。
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以孩子还小为由,替孩子做决定,这就生生地切断了孩子的主见。
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之所以变得没有主见,正是源于父母过多的干涉,总是替孩子做决定。
往往孩子会觉得自己反正都做不了主,就不想多管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而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是很难适应得了社会生活的,很难真正成长为一个有自我认知的人。
李开复曾说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他女儿问他是学日文还是韩文好,他跟女儿说两个都没有用。
但是后来他很后悔,就告诉他女儿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
他告诉女儿要追随自己的心,去尝试很多事。
李开复也说道,在他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一件事意义重大,就是四岁时他决定不要读幼儿园而去读小学。
他的父母答应只要考得上,就让他读,最后他考上了。
这是他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因此意识到自己不是父母的附庸品,而是一个有决策权力的人。
父母不替孩子做决定,会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深具责任感。
有句话说得好:做决定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所以,家长面对孩子时,千万不要老是替孩子做决定,从主观上认为是对孩子好,最终却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做决定的机会。
孩子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父母,到时候谁来帮他做决定呢?
经验丰富的父母,固然是可以给孩子一些好的建议。
但一味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就不可取了,要知道父母的终极使命是把孩子培养成能主宰自己人生的强者。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忍,忍住替孩子做决定,把做决定这个自由还给自己所爱的孩子。
孩子的人生需要自己去经历,去尝试,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
2
忍住替孩子事事包办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大人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他。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事情都是大包大揽,无论大小事都会替孩子办妥。
不让孩子做家务、帮孩子收拾文具、帮孩子穿衣服、喂孩子吃饭、帮孩子洗手洗脸……
用一句老话来形容,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父母自认为这是疼爱孩子的表现,却不知是自己亲手将孩子变成了一个“巨婴”。
孩子的独立性得不到培养,没有什么责任感,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知道。
曾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视频,《世界再大,也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
一个出国留学的男生,在聚餐时需要做一道郑重的家乡菜——番茄炒蛋。
可是他完全不会,但是他不找谷歌、百度、下厨房等这些搜索网站,而是决定发微信问爸妈……
为了教会儿子做番茄炒蛋,爸妈凌晨4点从被窝里爬起来,录视频直播教学。
妈妈一边炒菜一边口述步骤,爸爸则负责录视频发消息。
在3个人的合作下,一道小学生都能做好的番茄炒蛋最终成功完成了。
视频一出,网络评论两级分化。
支持的网友说,父母的爱真伟大,很受感动。
反对的网友则说,男孩很自私,一点都不为父母考虑,这么大了连这么简单的菜都不会做,不会做不会上网搜教程吗,还大半夜劳烦父母?
很同意后一种观点,身为成年人,遇事,哪怕是琐碎的生活杂事,第一反应仍然是找父母,这本就是十分怪异的现象。
这看似温情慢慢的视频,透露出来的却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
这完全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巨婴。
一个成年人,连最基本的独立生活都不会,将来如何迈向社会?又何谈真正的成长和成才?
空有知识,毫无生活能力的人,是无法融入当下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的。
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孩子,再优秀也很难活得幸福自在。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忍住替孩子事事包办,懂得从小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懂得放手的爱,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这样即使将来孩子离开了父母,也可以一个人活出精彩。
3
忍住对自我成长的放弃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一个孩子可以承受父母放弃自我的压力。
因为放弃的那一部分自由,父母会潜意识里在孩子的身上进行弥补。
而这种弥补,一旦失去了分寸,便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台湾短片《茉莉的最后一天》,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悲剧。
硕士毕业的海归妈妈,结婚后为了孩子,放弃了原本继续深造便能得到的教授职业。
于是这位妈妈认为,只有把孩子培育成才,才对得起她放弃教授的这份牺牲。
女儿稍有一点不听话,妈妈便会生气怒吼:“要是没有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
妈妈生病了,女儿关心妈妈说让妈妈多休息,妈妈却说:“你不好好读书,我怎么休息?”
不管成绩考好考差,妈妈都会说:“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把成绩搞好!”
女儿上学赶时间,妈妈拿出打车费说:“这些都是我省吃俭用省出来的,好好念书,不然你就是不孝啊。”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高压状态下,原本品学兼优的女儿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最终,16岁的她因不堪忍受妈妈斥责,选择了深夜跳楼自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为了孩子,我做出了很多牺牲。”
“我放弃了一切,只求孩子能优秀,就心满意足了。”
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的爱,确实是很伟大。
但正是这种看似伟大的牺牲,成为了父母放弃自我成长的借口,也成为了父母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成才的筹码。
对于父母来说,如果自己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
可是孩子还小,他们稚嫩的肩膀上,是扛不起父母那份未完待续的追求。
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看似伟大的自我牺牲,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上进,彼此成长。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永不放弃自我成长。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影响着孩子。
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跟着做什么。
要想让孩子变得更好,首先父母就要做得更好。
而那些有远见的父母,在生活的琐碎中都忍住了对自我成长的放弃。
面对孩子的成长,他们懂得不放弃自我成长与学习,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说,教育好一个孩子,培养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应是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事情了。
那么成功父母,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
真正成功的父母,大多都能忍住以上这三点。
忍着这三点,给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