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酒席的由来

2020-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晋泽故韵

  在注重封建礼制的古代,人们把为丈夫守节而死的女子叫做烈女,或者烈妇,掌握话语权的士大夫们很乐于为这些女子塑碑立传,不吝赞扬。

这是牌坊的另部分

    五百多年前,大概是明朝中叶,泽州北向東四義村泰和寨修建起来一坐雄伟的石牌坊,期待的故事可慢慢道来。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丰收的秋天,我们村里的老农代会主任要为86岁的老母亲做个丰盛园滿的寿席,请了我师父,自然也少不了我,老主任说 : 我母亲一辈子不容易,在那万恶的旧社会,挖野菜吃树皮,走垣阳、下浮山,把我们几个硬拉扯大,解放了,分了土地和房屋,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可我们各二过三、逢年过节都要吃点肉,可老母亲受惯了罪、吃惯了苦,偏偏不吃肉,我想为母亲好好的做桌素酒席,让母亲也欣赏欣赏。

  到晚上我们也做的差不多了,两位老人拉起了村上过去一些故事,我在静静地倾听,我们村过去有几家大户人家,主人逢年过寿都要为老人操办酒席、以表孝心,特意要为老母亲摆几桌素酒席,深表敬心。

  东四义村是个礼义之乡,泽州地区过去有句俗话,"有礼不到四义夸",所以说这个村养老敬老早以就成老风俗了。

  书归正传,过去的东四义村,庙圩壮观、松柏成荫,然而,旧时的东四义村乆负盛名的不是清震观,也不是聖临奄,更不是文昌阁,而是耸立在村东老路道上的贞节牌坊,那牌坊气势壮观、雕刻精美,是大明皇帝所賜,因牌坊上镌刻有 "聖旨" 二字,故旧时过往客人,文官下骄,武将离鞍,以表敬仰。

  这是尽遗留下的一部分

  事情是这么一会事,1958年来过东四义的一个记者,到76年又来到东四义村,专为来观赏这一坐楼阁而来,他站在一无所有的旧址上,乆乆默声无言,呆了好长时间才说到 : 可惜!可惜呀!贞节牌坊如果现在还保存完好的话,说不定也能象埃及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竞技场、古希腊的神庙一样,列为天下一大奇观呢!

  (他这话说的也有点悬?)

    贞节石牌坊有三大奇观,奇一、神美的雕刻,奇二、这么多的石料顶、柱、几吨重的石梁从哪里弄来又怎么运回,又怎么安放在二、三丈高的门楼上,奇三、牌坊里还有一个曲折动人催人泪下的悲怆故事。

  穿越历史,大概是明朝中叶,东四义村泰和寨的史家公子,史谢智以出色的成绩考进了翰林院,史谢智非凡的谋略,治政的才华和知慧,得到大明皇帝的赏识和器重,史谢智功成名就,就想起了生他养他的母亲,史两岁那年,父亲便一病不起,就走了,母亲历尽艰苦把他拉址成人,更可贵的是,当时母亲为了对父亲忠贞不二,仅一直没有再改嫁他人,史谢智一天想起儿时的母亲,千布补袄、粗茶淡饭,历经千辛万苦,熬过多少泪不干的夜晚,如今现在自己作官了,想为母亲好吃、好穿多多的、尽尽孝心,可母亲好吃的吃不惯,好衣裳母亲感觉不合适穿,史想来想去,决定为年迈的母亲修建一座贞节牌坊,也可为可泣可歌忠贞不渝的母亲名垂千古。

  史谢智便叩见皇上,续说了母亲的经历,提到自己的要求,为母亲立贞节牌坊,一道聖旨,一事百通,泽州府接到朝廷聖旨,招天下巧匠,大兴土木,修建起了做工精湛的石牌坊,还封了几品妇人,現在也说不清,并赐于《节烈可凤》四个字,立了清史碑,他们家后人一直保存了一顶风冠、披霞,在文革前很多人承見过,后来再也没有影信了。

  次年,史谢智荣归故里,官居一品不压乡亲,在家中院内大摆宴席,宴请全村百姓,六十多岁的老人安排在六房大屋,酒席大概百桌有余,以山珍土特产为上品,点心面食为主的荤名素菜大酒席,

  从此,东四义村为母亲尽孝的素酒席就行成了一个风气,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了。

  这个曾显孝道的規矩很快就传边了泽州大地,

        编者 :  李陽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