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育己05

2022-0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听音静待

“人种歧视实验”告诉你:当你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孩子,只会将孩子推向罪恶的深渊。

实验发生在1968年,一个名叫简·艾略特的教师在其执教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种歧视实验”。

1970年,该实验被拍成纪录片,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由于班上的孩子都是白人,艾略特根据孩子眼睛颜色不同,分为“蓝色眼睛”组和“棕色眼睛”组。

第一天,她宣布:蓝眼睛人种优于棕色眼睛人种。

由此,蓝眼睛同学享有特权,课间多休息5分钟,提前吃午餐,可以使用饮水机……

而棕色眼睛同学不仅无法享受特权,还必须戴上“低人一等”身份的假领子。

很快,15分钟后,实验产生效应。

天真无邪的孩子瞬间成为具有攻击性的学生,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身份,发生了肢体和语言冲突。

更让艾略特吃惊的是,有个一直戴近视镜的蓝眼睛小男孩,为了表现出优越感,甚至摘下了眼镜。

实验第二天,艾略特借故调换特权。

立刻,刚刚还趾高气扬的蓝眼睛同学变得沮丧,而棕色眼睛的孩子瞬间变得傲慢、爱发号施令,对蓝眼睛同学表现出不友好。

实验结果发现:当特权对调后,棕色眼睛组的孩子更具有报复性!

并且值得思考的是:当孩子被判定为好孩子组群时,他们表现在考试和智力水平上明显要高。

权威左右思想!

对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父母的言语态度,深刻地左右着他们的思想。

一句肯定,或让孩子接纳自己,充满信心;一句贬低,却如一味毒药,侵蚀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从而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

每个人都有一个原生家庭,或多或少,也会在原生家庭里受伤。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身上那些没有被疗愈的创伤,需要一代代复制下去。

父母,不是因为孩子,就会成为好父母;父母,也需要学习成长,才能胜任成为合格的父母。

别忘了,你现在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