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体会
一段时间以来,莫名的就喜欢上余秋雨的书,更喜欢上了这个人。有时候,喜欢一个作家也未必真的就是一个懂得文字的人。但是,在他的文字之间透出的那种气息,总会让我有一种冲动,一种好奇,一种无缘无故的凝重。
喜欢一个人就一定会去探究他的一切。他的名字秋雨,好浪漫的一个名字。因为出生的时候外面正好下着秋雨,所兴名字就叫秋雨。于是,他的一生真的就如秋雨一般,总会有阴霾围绕。直至他辞去一切职务,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苦旅者。可见,即使是他的外公,祖母甚至母亲,文化的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还应该懂一点命理才行。这样,也许他的人生或许会顺遂的多吧!
读余秋雨的书,我无法确定到底应该归类为小说亦或是散文?我很愿意称它们是散文。尤其喜欢《我等不到了》,这本书中余秋雨以平静的语调,叙述了家族的历史,从曾祖父、曾外祖父由浙江慈溪出发,闯荡上海滩写起,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亲、母亲、姨妈、叔叔、“我”以及妻子马兰,众多家族人物的一生,在近一个世纪历史光影中沉浮。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站在我们的面前,刚毅坚忍的祖母,睿智的外公慈祥的外婆。惨遭迫害的父亲,那个知书达礼深受乡邻爱戴的母亲。更让人无法遗忘的叔叔,一个年轻时参加革命,把青春和热血都贡献给安徽,为了一句真话不惜得罪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上司。最后又自戕于他深爱的那片热土。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中国的近代史,是几代长江流域养育的儿女,生存和奋斗的历史写照。以及在文化大革命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人性最真实的一次拷问。所幸,我出生的晚,没能赶上那样的时代。但是,读了这样一本书,让我了解了我们的父辈在我们出生之前,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理历程。
时势造英雄。在那样的岁月里,造反有理,“各路英雄豪杰倍出”。余秋雨除了跟随当时的形式,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劳动获得可以生存下去的机会外,只能躲到大山里,与世隔绝般在阁楼上一个人安静的徜徉在书海,跟一个又一个先贤对话。凄风苦雨般的日子,让这个在秋雨中出生的人有机会独自审视这个世界,审视真正的人性的光辉。
历史的天空终归是雨过天晴,而余秋雨的生活却从来不缺少阴雨连绵的日子。经历过23次的辞职,他终于可以没有任何负担的上路,去走完他的人生中的文化苦旅。
书的最后,让我记忆犹新同时也充满疑惑的文字,我想我应该原文抄录下来才好。这是在余秋雨获得全国中小学生中票选“谁是你最喜爱的当代作家”投票结果获得名列第一之后说的一段话。因为,同样的视角,同样的担忧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文字中。
“通知我的先生在电话中说,票数雄辩地证明,你这么多年来遭受的诽谤,丝毫也没有影响下一代的选择,孩子们为你打分,也就是未来为你打分。”
“未来?下一代?孩子们?我一听就心中发紧。”
“下一个时代,必定是自然灾害频发的时代,自然灾害又必定引发人文灾害,未来的世界将会怎么样,我们不敢说一句乐观的话。孩子们,你们难道真会去承受那么大的惊嚇和痛苦吗?你们难道贮存得了那么多意志和善良吗?你们给我打了分,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5028565/2a28107e1cc7495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