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念萧珊”到“槐园梦忆”
五月值半,这一天近午时开始下起小雨,越下越大,一阵一阵,愈来带劲,潇潇洒洒,打湿了我的裤脚。我是在这雨中的路上看到了爱感受到了情,那一对相濡以沫的男女深深打动了我的心。边走边读巴金深情哀伤地怀念妻子萧珊的文章,几乎忘记了夏雨的侵袭。
到下午五六点钟从街上回来,雨还点点的下着。在路上我想起怀念萧珊文中爱中有痛,情中带伤的感觉。更为从革命友谊相敬如宾到举案齐眉心心相印的男女情爱震动不已。
我油然地想到了《槐园梦忆》,想到了梁实秋对故妻程季淑的绵长的追思怀念。
这两篇文章,都是丈夫为怀念妻子而写。这两对夫妻的情爱幸福相似,他们做为同一个时代的人,有着相似的理想和命运。
说来首先打动我的,是他们的幸福的爱情。这种幸福的爱情又不仅仅类同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的幸福,更在于夫妻双方精神层面的契合和愉悦。称之为革命夫妻,志同道合的夫妻,更恰当一些吧。
让我想起林清玄写给恋人后来成为他的妻子的两句诗:
纵使才名冠江东,生生世世与君同
我因此想,鸿蒙开天辟地而造男女,携手共度一生,是上天造物主对人类的极大的恩赐。其间乐,其幸福,千千万万对对双双的男女各有体会。幸福情状或多相似,其中点点滴滴却又各有不同。
《怀念萧珊》
文革尾声,萧珊受巴金的影响,遭受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制皮带的欧打,精神上也饱受折磨。这全都因巴金的牵连,萧珊不离不弃,为了保护心爱的为之尊敬的人,默默地忍受,默默地与巴金相互鼓励。下班回到自己的家,“我”对她说,日子难熬啊,日子苦啊!她也对我说,日子难熬,日子的苦。可她总不忘加上一句,坚持下去。萧珊一直在等待着盼望着巴老恢复自由的一天。
可是,萧珊终于病了,好不容易进了医院治疗,已经是癌症晚期。肠道堵塞,不得不做手术。手术后的五天,她就悄悄地去了。
想起病时她还在不停地牵念她的儿子,临走时喊着我的名字。想起她受我的牵累,乃至过早地失去了生命,我便要肝肠寸断的了。
与萧珊的相识,相恋,相爱,可说是文坛路上的佳话。她原先是我的读者,也是文学热爱的人,在讨论作品信件交流中,慢慢地走到一起。巴金比萧珊大18岁。然而,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相爱一起生活的障碍。
那种心系相牵,一路肝胆相照,从文章字里行间,要让我钦慕不已。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亦。而这个知已更是一生相伴的红颜,单此一点,可谓无憾矣。
《槐园梦忆》
因《怀念萧珊》,想到《槐园梦忆》。尽管读过,还是在睡前又把这一篇《槐园梦忆》读了一遍。同样的是为他们的相爱相敬的一生慨叹。
程季淑是安徽绩溪人,出生于一个丰厚且有着礼仪的大家庭。这是一篇极长的记叙散文。作者用详尽的笔墨,诉说着他与程季淑相识相恋相爱扶持的一生中的点点滴滴。
同时,就再读的几点感触一并写在这里:
1家庭对我的婚姻的支持帮助
大姐和母亲先去看,回来大姐对我说,季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脑后额前盘着一大蓬,大姐以为她是不是额前有疤才故意遮掩?有意一边赞赏说头发真好一边撩起一看,并没有,只是无谓的担心。我听了哈哈大笑。三妹知道了我和季淑要好后,常常私下约会,在当时礼教之下,青年男女私下约见散步是不被容许,有违礼教的。而三妹并不告诉其他的人,帮助我们,还调皮地当着季淑的面,玩笑地叫季淑“二嫂”,她与季淑成为了好朋友。有一次在四宜轩喝茶碰到父亲,父亲回来对我说,“我看程小姐很秀气,风度也好。”父亲的赞赏,认同,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他时常给我点钱花,和季淑的婚姻成功,少不了父亲的支持。
2夫唱妇随相濡以沫举案齐眉
相恋的时期,季淑赠“我”一个枕套。依我想,枕着喜欢的人送的枕套,该是多么的温馨甜美的事呀!
有一回学校搞活动,我参演了一个节目,扮演一个女宾。约季淑来看。“想不到她拒绝了。我坚请。她坚拒。最后她说:你若是请黄淑贞一道去,我就去。我才知道她需要一个伴护。”读者我体会到,男女恋爱过程中的酸酸甜甜的滋味。也反映出季淑是一个修养礼数上都很有分寸主见的好女人。
我清华毕业要去美留学,季淑设宴为我饯行。她从来是不喝酒的,这回却倒满一杯葡萄酒,高举着对我说,“祝你一帆风顺,请尽这一杯!”相恋的这三年远在美国的别离,却一点也没有影响我们的感情,反而更加的增进,一封一封的信件事无巨细地,诉说着两地的浓浓的情深深的意。
终于结婚了。当时是一个晴冷的傍晚,季淑出现时,友人在旁边对我说,瞧,小巧玲珑。在去美临行前,我曾送给季淑一块手表。她的手腕真的很纤细,盈盈一握。这些都可见,季淑真的是一个美人。“事实上凡是新娘没有不美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话一点也是没错的。
婚后,“附近有一家冰果店,店名曰:春风,我们有时踱到那里吃点东西,季淑总是买冰棒一根,取其价廉。我们每去一次,我名之为‘春风一度’。这样的点滴,无不反映出文化学者文士的一种幽默风趣的格调。
梁实秋的一大贡献,是翻译了“莎氏全集”,一半归功于梁夫人,也就是指程季淑。这是连梁实秋本人都认的。
文尾之声,梁写道,“我像一棵树,突然一声霹雳,电火殛毁了半劈的树干,还剩下半株,有枝有叶,还活着,但是生意尽矣。两个人手拉着手的走下山,一个突然倒下去,另一个只好踉踉跄跄的独自继续他的旅程。”
并以元微之悼亡诗:唯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以证他对故妻的无限的怀念。
3治家,兴家
无论在夫妻相知相敬上,精神上的慰籍外,季淑在治家,兴家上,也绝对是一把能手。
“她自己的衣服也是大部分自己做,找裁缝匠反倒不如意。我喜欢看她剪裁,有时候比较质地好的材料铺在桌上,左量右量,画线再画线,拿着剪刀迟迟不敢下手,我就在一旁拍着巴掌唱起儿歌:“功夫用得深,铁杵磨成针,功夫用得浅,薄布不能剪!”她把我推开,“去你的!”然后她就咔吱咔吱的剪起来了。”
对租住的房间在离去之前,必定大扫除。仅这一点,就值得人尊敬和学习。
在一个大小十几口的个家庭,晨昏定省是不可少的礼节。“每天早晨听到里院有了响动,我便拉着文蔷到里院去,到上房和东厢房分别向父母问安。文蔷是我们最小的孩子,不拉着她便根本迈不过垂花门的一尺高的门槛。文茜、文骐都跟在我的身后,文蔷还另有任务,每天把报纸送给她的祖父,祖父接过报纸总是喊她两声:“小肥猪!小肥猪!”因为她小时候很胖。季淑每天早晨要负责沏盖碗茶,其间的难处是把握住时间,太早太晚都不成。每天晚上季淑还要伺候父亲一顿消夜。”
之所以摘录这一点,我由衷认识到,一个家庭家族的兴衰,礼仪礼教的重要性。
简单地说,老人有老人的威仪,为人师表。孩子有孩子的礼貌,孺子可教。老有老样,小有小样。有规有矩。
否则,没有一定的礼教,势必乱糟糟,人心不齐,又何谈一个家庭的发展兴旺呢。
老人长辈是一个家庭的舵,孩子是精心哺育下的树苗。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都有它的分寸和时候。像四季轮回,时令次弟相更一样,有条序,有进步,有希望。
就拿巴金与萧珊,梁实秋与程季淑相濡以沫的情爱来讲,父母感情的良好直接影响儿女的幸福。这让我想起几年前一位老阿姨和我说过的话。她说,夫妻要像当初谈恋爱一样,即使是都老了,也要保持这样的热情态度。这样,给孩子一个很好的教化,在无形中,孩子会有一种安全感,幸福感。反之,则没有,甚至成为相反。
(待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