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生

人民日报发文:15万民间中医绝活会不会绝代?

2020-08-10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医养生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导读:在农村边远地区,我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不得不“无证行医”。

医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诊疗方法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反而竟有断代的危险!

1.民间中医传承“断档”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我国中医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民间中医的传承面临着“断档”危险。

——国医大师张大宁

在农村边远地区,我国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不得不“无证行医”。

中医药来自民间,民间的实践是中医药产生、发展、壮大的土壤。无论是继承还是创新,都不能忽视民间中医药这一源头。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所刘剑锋

62岁的王永光是山东省滕州市一名民间中医。他从医40余年,治疗了不少疑难重症。原先的行医资格证过期,无法通过行医资格考试。这位自学成才的民间中医,竟成了卫生行政部门“打击非法行医”的对象。

民间中医是传承中医的重要力量。只有为他们提供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才能使更多的中医绝技薪火相传,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获得诺奖的屠呦呦,正是受到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的启发,提取出青蒿素,最终让全球每年几百万人受益。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属于民间古籍。“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就是屠呦呦发现和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源。

乡村不起眼的小草,在民间医生手里就成了治愈疑难杂症的良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副研究员张小敏说,没有好的激励机制,缺乏传承的土壤和制度通道,微信公众号(针灸推拿网)这些宝贵资源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政府需要铺设一条畅通的网络,让他们的价值得到认可和实现,为我国医药产业提供不竭的创新源泉。

当前重点要在挖掘整理流传于民间、尚未得到政府指定机构认证的诊疗技术、方法、方药和器械的基础上,总结规范,研发为中医药适宜技术、医院中药制剂、中药新药、中医诊疗设备,并加以推广利用。

——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2.“中医+西医面临困境”

中医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等,实质就是以西医为尺度来衡量、诠释或改造中医。中西至今还停留在技术的层面;

▲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副院长

仝小林是1977年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的。他一边学着中医的经典,一边学着西医的解剖课。特别是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的18年,经常是中西医一起会诊,相互对话,取长补短。多年的从医经验告诉他,中医如果不懂西医,就如同缺了一条腿,看不懂化验单,不会看检查结果,在现代医学环境中就丧失了话语权。中医学习传承要打好基础,同时也要深入了解西医,借鉴现代医学的长处,借助现代科技推动传统医学的发展。

1956年以来,我国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相继提出了中医系统化、规范化、客观化、微观化、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等等。这么多的“化”,实质就是以西医为尺度来衡量、诠释或改造中医。

仝小林认为:中西医结合面临困境。很多人中医底蕴不深、西医基础不牢、中西医知识融合不够,没有突破中医和西医的局限,没有建立起独立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2015年10月25日,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病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评选出60位国医大师,逝去的已经超过1/4。作为北京中医学院的首届毕业生,李士懋挥之不去的危机感是:中医严重西化,后继乏术,医治范围逐渐缩小。他生前最担忧的“惟西医才科学”的导向,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改造、微信公众号(针灸推拿网)诠释中医的人桂冠满头、名利双收;按中医固有规律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人却遭冷遇。长此以往,谁还去学经典?谁还去继承祖国医学?这就导致了中医学术萎缩,改造中医之风盛行,势将湮没、摧毁中医。取缔中医行不通,但改造中医很有可能,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

中医和西医是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从最初的简单混合,到有机结合,最后到完全融合,这是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趋势。如今中西医结合还停留在技术层面,像尚未捅破的窗户纸。单纯戴着现代科学的眼镜来审视几千年的医学智慧和经验,并不是挖掘传统医学证据基础的唯一办法,需要跳出既有方法的框框。

3.临床和基础严重脱节

能看好病的中医越来越少,问题出在中医教育。现有的中医教育比照西医教育模式,讲基础的不上临床,一些中医院校毕业生不会看病

年过九旬的全国名老中医宋祚民,曾让一名刚满6岁的吴姓女孩起死回生。他在医家禁区“脑户穴”下针,针深至1寸半时,病人突然深呼吸一下,他加快捻针次数,心动也开始加快加强,并为患儿开了数十味中药,让患儿由昏迷变清醒。患儿第二年上学读书,智力与一般儿童无异。

如今,临床上能看好病的好中医越来越少,问题出在中医教育上。中医教育比照西医教育模式,临床和基础分离,讲基础的不上临床。《内经》虽是纯理论,但也是指导临床的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品味、思悟,怎能讲清《内经》的理论?

中医院校毕业生不会看病,原因在于院校教育和临床实践脱节。中医院校教材依然按传统分类向学生传授知识,停留在传统经典,到临床上感觉不知所措,对不上症,辨不清病。他建议,大学教材应由各专业委员会参与联合编写,而不单是由大学教师专门来编写。只有让临床和教学有机结合,在继承上创新,在创新上继承,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才能在临床实践上丰富传统理论。

“纵观学校培养的中医大师、名家,凡是看病好的,没有一个不是熟练掌握经典的。”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看来,读经典是教书、跟师与临床的基础。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目前正式开展“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考试”。像英语四六级一样,中医经典知识分级考核,考试内容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

“经典是基石”。中医教育应不断尝试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医教育体系。

正如有些民间中医所说的:不能合法行医,自身的生存都有问题,何谈传承?面对中医药传承发展的诸多问题,不由得我们深思:5年,10年....中国民间中医的绝活还能留存多少呢?

看一看下面的图吧:日本中医在百家争鸣,中国却在争论中医科不科学,悲哀!

日本东京银座购物街上,众多大超市的店铺外面都挂着一块醒目牌子,上面一个斗大的“药”字,这是日本药店。大多数药店里处方药占店面的1/5,近3/5都是汉方药、保健品,买药时有种回到了祖国大陆的即视感。在日本,汉方药馆和水果店、便利店一样普遍,看中医比在大陆还要方便,这样真的好吗!

有一样被誉为中国国粹的宝贝,长久以来不为中国人重视,甚至一度被打压遭摧残,由它而起的乱战纷争此起彼伏,从未熄止。然而,正是这一宝贝却被东洋名曰日本的小岛国觊觎惦记了上千年,一度还想占为己有。

这宝贝,不是日本人膜拜的中国菩萨,不是日本人手写的中国汉字,而是在日本遍地开花的——中国中医。

日本的中医发展令人震惊

有图有真相,看图——

 ▲日本东京银座购物街上,众多大超市的店铺外面都挂着一块醒目牌子,上面一个斗大的“药”字,这是日本药店。大多数药店里处方药占店面的1/5,近3/5都是汉方药、保健品,买药时有种回到了祖国大陆的即视感。

▲这家日本汉方药馆名字就叫《惠信堂》,默默想起《同仁堂》《方回春堂》《胡庆余堂》各种堂……

▲汉方药馆和水果店、便利店一样普遍,看中医比在大陆还要方便,这样真的好吗!

▲日本某一汉方药馆的调剂室,忽略上面的日语,和我大陆的药剂室一模一样有木有!

▲日本汉方馆里的汤药标价,中国人买中药一看便知,给钱就是,简直了!

▲日本汉方药局视中国的汉方药为【秘药】,本土化的老中医,真是他乡遇故知。

中国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中医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500多年前。

1、中医始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最早的资料是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现知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

2、1500年前,零星东传

中医是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据史书记载公元414年朝鲜新罗的金武氏携医术来到日本,这是中医传到日本的最早的记录。

3、隋朝时代,正式东传

当时的日本推古天皇为学习中国文化,曾4次向中国隋朝派遣使团。

4、江户中期,迅速发展

江户中期,日本古方派和后世方派互相对立,学术争鸣十分活跃,汉方医学得到迅速发展。

5、明治时期,遭取缔

日本医学主流从汉方医学转向西方医学,汉方医学甚至遭到取缔。

6、一战后,复兴

日本重新评价汉方医学的形势,汉方医学得到某种程度的复兴。

7、20世及70年代后,一派兴旺

汉方医学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地位愈高,官方给予愈来愈多的关注,公众在保健、医疗方面对其持信任态度,临床使用汉方药日益增加……

如今众多日本民众信服汉方医学!日本百姓一般急病用西药,慢性病则喜欢用中药。他们认为,“汉药可以改善体质”,相信汉方药能治未病,主要用于防治高血压、微信公众号(针灸推拿网)高血脂等生活方式病,以及术后的辅助治疗、妇科治疗。日本医生们承认,与西药相比,汉方药相对便宜,且副作用小,汉方药对一些西医治不了的疑难病症往往有奇效。

1、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96.7%)。

2、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

3、与40年前相比,日本人服用汉方药的比例由19%增加到72%。

4、大量中国中医古籍在过去传到日本,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

5、中国的中医先哲如今仍受到顶礼膜拜。

此外,每年5月的第三个周日,斯文会都在汤岛圣堂举办“针灸祭”,日本各针灸团体代表都会出席祭典。

有个中国人在日本出差得了感冒咽痛,去多家医院药店都买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位教授对她的行为表示惊讶,从包里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东东,说”我们日本人感冒咽痛发热都是吃这个的!”

▲日本人早就把我们东汉时期《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一百多方制成药剂且申请了专利!!!

日本民众热爱中医药并非没有道理。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对191个国家进行的“健康寿命”调查结果,在这些国家中,日本人平均健康寿命为74.5岁(其中男性71.9岁,女性77.2岁),是世界上拥有最长健康寿命的国家。日本连续十年保持世界长寿的记录,微信公众号(针灸推拿网)除了重视体育锻炼和有先进医疗条件外,最主要是讲究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和饮食调养。在日本随处可见贩卖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的汉方药局,在日本人保持长寿的记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10年后我们向日本人学中医?在中国每隔三个月就会掀起取缔之声的中医,在日本却如此人见人爱。你可知道我国的著名中医人数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00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500名,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你可知道日本生产的中药已经占据了全世界中药产量的90%,而我们只有2%的份额!

本医学权威大眆敬节弥留之际嘱其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曾警告: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手上。

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早在1980年代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微信公众号(针灸推拿网)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

国医大师陆广莘曾说:“百年来中医是被阉割和扭曲了的。”

墙里开花墙外香。中医不是被小日本偷走的,中医是被我们拱手递给别人的! 身怀“宝玉”而不自知,更不懂珍惜,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的悲哀吗?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担起重铸中华医魂的重任。复兴中医中药,人人有责!亡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灭亡!形势紧迫,我国中草药出口额比例已经降到2%。

2015年10月31日,北京,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多位国医大师以及众多国内优秀的中医工作者齐聚一堂,为中医的传承、发展出谋划策。

形势紧迫,中医产业面临倒逼压力

据悉,目前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的中医发展迅速,大有“四分天下”的趋势(请继续往下看),我国中医产业发展面临“倒逼”压力。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中草药出口额仅为5.6亿美元,仅占国际市场总额160亿美元的3.6%。2015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2%,差距在不断拉大,形势紧迫。

国医大师力证“中医科学”

作为中国的国粹,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妙手回春的案例数不胜数。王琦、张大宁等参加会议的国医大师和中医工作者,通过中医在治疗埃博拉病毒、微信公众号(针灸推拿网)中医治疗肿瘤等方面的临床案例,来力证“中医科学”的理论。 并且呼吁公众要科学地认识中医中药。他们认为,中医中药存在了5000多年,必然有其科学性,尤其远古时期,还没有西医的时候,“看病靠的就是中医把脉和中草药”。因此,他们坚信,中医科学是有历史依据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则从临床实践的角度力证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林洪生说,中医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已经毋庸置疑,但是临床治疗的规范性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中药在药量的使用上,要进一步规范。因此,她建议国家制定《中医肿瘤临床实践指南》,通过尽可能细化、标准化的流程,以及现代化手段去提高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与水平。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发布免费中医养生知识

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杜宁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奔赴非洲,用中医中药帮助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病毒。据杜宁介绍,中医疗法在“西非抗埃”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医诊断和中药治疗,减少了抽血和输液的高危传染可能,加上中药使用简便、安全、有效,非常符合抗击埃博拉等类似病毒的治疗要求。

中医国际化发展步入快车道

尽管近年来我国中医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日韩印泰等国又虎视眈眈,中医的传承也面临着“断档”的危险,但总体上还是有厚实的民间基础。专家表示,中医的发展既要坚持本土化,更要加快国际化步伐。今年5月份,国务院正式颁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并首次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高端私人医生服务专注医疗健康产业。与会的中外中医专家们表示,受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激励,加上中国中医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医文化、中医产业以及中医国际化发展都将进入快车道。我国将迎来中医发展的新浪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